1566结束
1566结束 (第2/2页)“好了,我这里没事儿了,你去做事吧。”
魏广德也懒得去让他打听外面的传言,想想也就那些。
等张吉出去后,魏广德嘴角一扬,笑容从第一次浮现在他脸上。
有了张四维这波助攻,他魏广德念旧情的人品算是在朝中立起来了。
这种事,对于大部分同僚来说,都不会认为有错。
都说人走茶凉,他们谁不担心。
可若是当朝首辅念旧,以后就算自己致仕,只要魏广德还在位,一封书信求上门,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看似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特别是以后,但对于现在的魏广德来说,确实悄无声息的在所有官员心里加上一个环,随时可以拉拢、联接起来的网环。
接下来,魏广德就是只有等,等陈矩那边给他消息,告诉他皇帝看到奏疏时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仕途到底如何了。
下午,魏广德在后花园凉亭那里泡上一壶茶,旁边摆放着几盘小点心,就那么优哉游哉翻书。
看到当然不是四书五经等圣人之学,而是一本,后世还非常有名的话本——《金瓶梅》。
这书还是手抄本,魏广德都不知道是谁抄写的,反正张吉从外面收回来的。
至于印刷版本,据说后世发现最早的版本是万历二十多年的时候出现的,而这书的出现时间应该是在隆万之交。
关于兰陵笑笑生的身份,已不可考,就算当下也是一样。
没人知道谁写的书,虽然有猜测。
魏广德也没有要刺探作者的意思,不过因为此书出现后在士林中的影响巨大,内容也很吸引人,所以他才抽这时间在家中细读。
《金瓶梅》在大明朝当然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毕竟魏广德推动的全国大办社学才几年,那里的学子多还是孩童,不具备也没财力买话本来看。
就魏广德手里这本书,外面至少卖五两银子,那是差不多普通人半年的收入。
至于雕刻印刷版,虽然此书有名了,但还没有哪家书局敢刊印。
因为其中一些内容被清流不耻,有没有偷看,魏广德也不确定,但在大明朝,确实有人认为应该对此书“封禁”,认为有失体统。
这或许也是该书出现很久后,才有书局敢于刊印的缘故。
就算是当代,已经有人认为《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一些夫子看后更是将其称为“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警世宝典”。
后世研究《金瓶梅》,主要是考究作者。
毕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白话的作家,兰陵笑笑生在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瓶梅》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创作长篇的先河。
《金瓶梅》书名是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的。
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
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
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此时魏广德已经换下官服,就一身常服,显得很是悠闲自在,旁边还有两个美婢服侍。
好半天,魏广德放下书,抬头看天。
此时天空不再灰暗,虽然没下雨,但感觉比早上好了许多。
此时,魏广德不由得想到之前和现在,感觉现在貌似才是穿越者过来该过的生活才是。
过去天天被淹没在内阁的奏疏里不见天日,好惨啊。
花园门口人影一闪,张吉出现在那里,快步向自己走来。
魏广德看过去,也不说话。
“老爷,宫里陈公公递来消息。”
说着,张吉把一个信封递到他面前。
魏广德接过来,拆开拿出其中信纸看了起来,随即脸上笑容再次浮现。
万历皇帝的表现很符合他的预期,至少短期内不会有变化。
那可是刘若愚近距离观察到万历皇帝刚知道消息时的反应,不会作假。
“张宏这个人确实不错。”
魏广德又评价一句,“他取代冯保,似乎也是好事儿。”
“对了,内阁里关于吏部尚书的会议,是否如期举行?”
魏广德一边收起书信,一边问道。
“已经开始了,张四维并没有延迟,而是坚持今日下午就在内阁举行阁议,商量人选。”
张吉马上说道。
这还是魏广德回府后,第一次问起外面的情况。
“还真是迫不及待,呵呵.”
魏广德笑着把书信收入自己怀里,随即冲张吉摆摆手让他下去。
自己又躺靠在椅子上,悠然自得起来。
书,这会儿也不想看了,因为他感觉此时心里貌似有团火在燃烧。
等张吉出去后,魏广德伸手一招,两个美婢就莲步轻移,缓缓走到魏广德身边.
魏广德在府中花园里逍遥快活的时候,内阁里,张四维也揉揉太阳穴。
刚才的会议,虽然没有魏广德的主持,他还想打个措手不及,可显然九卿中有几个人就是胡搅蛮缠,没当人选提出,就会被找出一些理由反驳。
好吧,其实在朝为官,只要品级达到一定程度,每年都会收到一两份弹劾,列举诸多不对之处。
这类弹劾奏疏,更多是警示为主,让众人引以为戒。
现在被人翻出来说事儿,说他们不适合担任吏部尚书,反正就是让张四维很不痛快。
无法,自然是拿不出递交御前的名单。
按照惯例,自然只有推迟出结果的时间,稍后再议。
至于强行通过他给的方案,就算魏广德甚至张居正在时,都不敢这么干。
当然,他们在时,这些人也不会跳出来反对这个,反对那个。
由此可见,拿下尚书位置至关重要,吏部尚书人选,他是必须要和魏广德争上一争的,这关系的九卿会议上重要的一票。
内阁关于吏部尚书人选会议无疾而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京城官场,魏广德晚些时候也在府里听到消息。
而在会后不久,乾清宫驳回弹劾奏疏就送到内阁,放到了张四维面前。
而陈矩拿着魏广德的奏疏,出了宫门向魏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