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1560各方准备

1560各方准备

1560各方准备 (第2/2页)

没有皇帝的信任,想要取代魏广德成为首辅,那是想屁吃。
  
  皇帝是不可能把小家看的比大家重要的阁臣担任首辅一职的,那和让小偷做库管没区别。
  
  而此时的张四维,满脑子想的还是避嫌,尽量不参与此事。
  
  何况,他确确实实不知情。
  
  回到值房,魏广德这才开始处理自己分到的那些奏疏。
  
  公务还是要办的,只是下午的时候,户部和都察院就把文书递送到内阁,让他知道此事两大衙门已经开始处理。
  
  魏广德在此刻,也才想到之前万历皇帝在乾清宫说的事儿,希望调集更多精锐兵马助战。
  
  想想,魏广德还是拿出便条,写了张条子,让芦布安排人送到兵部。
  
  皇帝的意志,他们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明面上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
  
  而之后,自然就是等到了散衙前,把张四维和申时行叫到这里,给他们看看户部和都察院报上来的文书,今天的差事儿就算完成。
  
  而魏广德给兵部的条子,落到张科手里,倒是引起他的重视。
  
  此次北军主力是辽东兵马,近半戚继光训练的新兵营被作为精锐投入石见北线,阻挡织田氏家族和北条氏的兵马南下石见地区。
  
  这个时候,辽东只保留较少的新军策应,再有蓟镇和宣府兵马,北方防线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为什么调动蓟镇兵马为后援而没有第一时间登船调往倭国。
  
  辽东、蓟镇和宣大这三地,一向是大明朝廷北方防线的重点,敢调动辽东兵马远征,也是因为这两年戚继光在辽地大兴防御工事的结果。
  
  历史上,这一时期大明的主要防御工事被放在蓟镇,不过随着戚继光北调,于是就在辽东扎根。
  
  当然,董一元负责的蓟镇也在边境重要隘口重建了一批镇堡。
  
  倒是宣府,出长城沿线有山地外,内部是一马平川,几乎无隘口可守,所以重点还是训练两支骑营。
  
  特别是当初马芳因为对训练的严格要求,翁万达打造的千支百出佛郎机早已经残旧不堪用,所以马芳在时就不断向兵部讨要新铸造的百出佛郎机。
  
  不过兵部却拿不出马芳索要的火器,而现在麻贵接任宣府总兵官后,也是按照马芳的规划,希望两支骑营都能大量装备这种火器,而不是用三眼铳代替。
  
  是的,百出佛郎机不能使用后,火器手只得换装三眼铳,这东西兵部倒是送了不少来,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都能使用。
  
  打完火器可以当铁锤作战,确实很是实用。
  
  此时张科就在盘算北地各镇,还有那些镇能够抽调出兵马。
  
  只不过算来算去,似乎都找不到优质的兵源。
  
  南军目前看来是放心的,陆战主力是南海水师的陆师和浙江紧急召集的浙兵营,这营兵马都是按照戚家军的方式训练出来,以火器和鸳鸯阵对敌,足有八千人之多。
  
  在石见南线,还能获得水师助战,只是对上毛利家那点残兵败将,自然底气十足。
  
  “难道真要调狼兵参战?”
  
  此时,张科脑海里出现了那支他曾经指挥过,作战骁勇但是军纪不强的土兵。
  
  说实话,如果只看大明卫所兵的话,狼兵无疑是重要战力。
  
  但是在看过这些年各镇编练的新兵后,张科其实对狼兵的重视程度就大大降低了。
  
  实在是差的太远,除非编入军队中,从临时招募的雇佣兵变成长期成建制训练的营兵。
  
  思考片刻后,张科终于还是做出决定,立即在广西招募三千狼兵,补充北线军团,作为和倭国军队近战的主要武装力量。
  
  据锦衣卫情报,石见地区是丘陵地形,山势起伏,或许这些善于山地作战的狼兵能够起到奇效。
  
  至于后世名声更响亮的白杆兵,此时还未真正出现。
  
  白杆兵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十多年后,大明西南播州土司造反。
  
  朝廷征调湖广、四川、贵州等地兵马和土司招募的土兵围剿播州杨应龙叛乱,四川石柱马千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女将秦良玉的丈夫,招募族中壮丁组建了白杆兵。
  
  他们采用白蜡木制作长矛,利用当地土家族的攀爬技巧训练。
  
  白杆兵首次投入实战,凭借长矛和铁环组成的“蜈蚣梯“成功攻上90丈高的悬崖,缴获大量盔甲装备,此役也让白杆兵名声大噪。
  
  当白杆兵传到秦良玉手中后,因为在辽东战绩,不仅让白杆兵之名广为流传,更是让秦良玉成为明史中唯一的女将,单独立传。
  
  所以此时张科首先想到的,不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白杆兵,而是更广为人知的狼兵。
  
  做了决定,张科马上叫来官员,把差事安排下去。
  
  一方面向广西发文召集三千狼兵,一边写公文上报朝廷。
  
  魏广德是在第二日才看到兵部文书,知道张科因为昨天的纸条,增调了三千狼兵助战。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就算打满全场,满打满算也不过多支出十万两银子而已。
  
  在以前,这是一笔天大的开销,可现在自然算不得多。
  
  朝廷上下开始为赈济山西忙碌,兵部则一直为大军东征做着各项准备,而此时长芦盐场,巡盐御史曹一夔放下手中毛笔,静静看着面前刚刚完成的盐政九事奏疏。
  
  成为巡盐御史,曹一夔经过多年了解,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大明盐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他想要逐步改变当下盐政之中的弊政,逐渐完善一条更加有利于天下的盐政。
  
  此时明朝盐政已经经历数次变革,和明初相比大大不同。
  
  最大的不同在于余盐,过去所有盐户出盐皆卖给各大盐场,然后配给到后来直接以盐引发卖给盐商。
  
  但是现在盐户出产食盐已经不再卖给盐场,而是直接卖给盐商。
  
  盐商凭借盐引运输、销售食盐,而盐场每年收取盐商固定盐税,这让大明朝廷对盐业的掌控越来越弱,盐税收入看似比之以前增加不少,但实际上庞大的盐税也只能收取很少一部分。
  
  因为盐商相互之间勾接,官盐私盐混杂,压低出盐量而逃税。
  
  在曹一夔看来,官买盐再发售给盐商,才能杜绝这种偷逃税的行为,这就是他条陈的重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