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云聚板升
1517云聚板升 (第2/2页)发现小队敌军,就直接率队冲杀上去。
而个三娘子的援军赶来时,果断率部撤退。
同时,他也接到大汗黄台吉的命令,知道会有周围的部落派出兵马支援他。
于是很果断就继续在板升城周围和三娘子耗上了,还不断派出斥候侦查四周,收拢赶来支援的兵马。
这也是双方的斥候遭遇,就果断相互攻杀的原因。
梁子结下,本队那边已经往死里打,斥候自然也不再手软,见到就会互相攻杀。
不过做斥候的,马上功夫了得,更有一手射箭的本事,相互对射箭矢而不接触进行拼杀也是他们的传统。
都想成为草原上的射雕手,远射吊杀敌军,这可是射雕手拿手绝活。
此时有活靶子练箭术,他们自然也是乐此不疲。
只不过板升城外的交战,麻贵并不知道。
他最后确认的板升城信息是两军在城外相互对峙,并没有继续扩大冲突。
没情报不要紧,现在哨骑已经发现板升城外蒙古斥候的异常,已经足够麻贵推测出那里的情形了。
麻贵没有改变原来的决定,依旧选择在山坳处扎营休息,明日再直奔板升城。
毕竟天色渐晚,大军继续前进,入夜也未必能抵达板升城外。
而此时板升城外的大营里,此时只有三娘子一部,恰台吉已经被驱赶到距离此地二十里外。
只是虽然占据优势,可是板升城这几日选择关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这让她非常恼火。
三娘子此来就是为了板升城,她不仅要进城,还要彻底夺得这座城池。
只是贸然攻城,对她威望打击是一定的。
她派兵来此,对外宣称的就是防止有人觊觎板升,想掠夺把汉那吉遗产。
攻城是下策,主要还是派出使者和大成比吉进行交流。
只是派出去的使者,显然并没有起到想要的效果。
大成台吉死后,大成比吉就收拢了部众,全部撤入城里,就是担心周围部落的袭掠。
而更让三娘子忧心的是,斥候已经发现恰台吉的兵马似乎在增加。
已经从原来的千多人吗变成超过两千兵马,显然他已经得到了来自归化城的支援。
而且,斥候也发现这是因为来了两股周围的部落,虽然各部只来了几百人,可两只部落的兵马凑在一起也是有上千人。
两千多人不算什么,可谁知道后面还有多少部落会给恰台吉提供援兵。
现在的三娘子已经有点被架起来的感觉,除非快速入城,或者攻占板升城,搞成既成事实。
时间拖得越久,对她的威胁越大,特别是恰台吉得到更多援兵的情况下,再要攻城,他们必然会从后方杀过来,让她的希望破产。
此时,大帐内,三娘子又翻出郑洛的书信。
信使出发时间比麻贵晚两天,信是昨日才到,三娘子自然也看懂了信里的内容。
让自己儿子不他失礼娶大成比吉
说实话,三娘子内心是不大愿意的。
其实她老早就在寻摸合适的姑娘,只是相比收益,似乎,还是娶大成比吉最好,可以获得一个万户部落,还有一座城。
草原上的城池可不多,蒙古人并没有建城的习惯。
这座板升城还是当初大明的叛逆修建的,至于归化城,那是俺答汗老了想找地儿养老,还有就是从大明多捞点钱财,才筹划着建起来的。
说白了,俺答汗这个顺义王当得,大明在谋划削弱蒙古,而蒙古也在谋划削弱大明。
向大明索取钱财,不是蒙古穷的揭不开锅,而是有意识的消耗大明的财政。
从嘉靖朝起,大朝财政常年入不敷出,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蒙古,以实力为尊。
而在大明,那就是钱财,要维持偌大一个朝廷,那就得有钱。
历代王朝到最后,都是因为财政崩溃而灭亡的。
“算了,如果真能让不他失礼获得板升城,娶大成比吉似乎也不亏。”
终于,连续看了两次书信后,三娘子下定了决心。
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在蒙古可是稀罕货,就算是大明,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铺好信纸,自己亲手研墨,之后提笔就给郑洛写信,自然是答应让儿子娶大成比吉。
等书信写好,三娘子又叫来身边使者,把她代替不他失礼向大成比吉求婚的信息高速了使者。
“我的话都记住了吗?明日一早你就出发进城,向大成比吉说刚才的话。”
使者是三娘子身边的亲信,算是文书一类的,能读写蒙文,算是蒙古人中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多是各部族首领的子弟,不能继承部落,但能接受良好教育。
蒙古族诞生于斡难河流域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以汉字以书写蒙古语。
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现在的蒙古文,也是后世蒙古文的前身。
安排好,三娘子才感觉困意袭来,准备休息。
三十多岁的女人,正是如花的年月,长期执掌蒙古大权,身上更是多了这个时代女子少有的独特气质。
如果魏广德在此,一定会叫一声“御姐熟妇”。
她并不知晓,就在距离他大帐六十里外,万余明军已经安营扎寨,准备明日一早启程,直奔板升城。
到了这里,明军隐藏行迹已经很难,也没有必要。
所以,六十里路,急行军还是能够在入夜前赶到板升城下的。
只是比正常速度快上一倍,也不需要丢弃各类军需物资,只消明日准备丰盛的早饭即可。
而此时,麻贵就在向军需官要求,把军中储备的肉干,拿出一半明日分发给士卒,同时还有两日的干粮。
在不确定板升城外局势的情况下,明军能做的就是做好战斗准备。
给士卒分发一定的干粮,自然也是准备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