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清舞的投资!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清舞的投资! (第1/2页)“琪琪格你别提这个!你越提这个我越生气!”
“说我不坐轿子,是我不想坐吗?他是皇帝,他都不坐轿子,你说让我怎么坐,我要是坐了那岂不是被千夫所指?”
“你说他这么大个人是不是没长脑子,大庭广众之下他就要脱我鞋,那么多宫女,太监在那里看着,你说他怎么想的!真是气死个人!”
听到安妙依这么说,琪琪格也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她虽然自幼生活在安家,但身体流淌着草原人的血液,所以对待这方面倒也不是太过注重!
吐槽了一会叶明盛后,安妙依也是渐渐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宫女们也是拿来了被褥以及冰块,将安妙依受伤的左脚垫了起来,然后用冰块给脚踝冷敷。
看着安妙依在床上百无聊赖的样子,琪琪格也是试探性的问道:
“娘娘!要不要我把郭妍叫来,让她给娘娘您说上一段!”
听到琪琪格这个提议,安妙依闻言神色一动,不过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
见此琪琪格又是开口讲道:
“娘娘,那个蝴蝶泪的作者逍遥十三郎,又在易京早报上连载了一篇新名字叫做忘于江湖!”
“忘于江湖?这是武侠?”
“嗯!”
“武侠就算了吧,我不太喜欢看那些打打杀杀的!”
“娘娘我看著名的书评人李庚评价这本忘于江湖,说这本书是逍遥十三郎见现在武侠比较火所以跟风写的,是披着武侠皮的言情···········”
本来已经不打算看的安妙依,听到琪琪格这么说心中也是来了一丝兴趣道:
“主要讲的是什么?”
“郭妍跟我提过一嘴,忘于江湖现在只是连载三章而已,目前的情节就是主角萧玲珑本是青山派掌门萧远山的千金,并且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师兄张鹏宇,两个人彼此爱慕,情投意合!”
“然而就在萧远山五十岁的寿宴时,青山派突遭变故门派被灭,唯有萧玲珑躲在了枯井中存活了下来,目前就连载到这里,下一章需要五天之后才有!”
安妙依想了想摇了摇头道:
“算了!你让郭妍过来再给我讲一遍蝴蝶泪!”
“是!”
··············
··············
在安妙依为伤兵而感到困扰的时候,皇宫的另一边一脸无奈的慕容清舞则是走进了书库。
自从生下了儿子叶景琰之后,慕容清舞便是对这个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寄予厚望。
尽管叶景琰在家中只是排行第八,是叶明盛八个子女中最小的那一个,慕容清舞却是希望儿子能够后来居上,超过有天才之名的景轩,成为叶明盛五个儿子中最出色的那一个!
尽管叶景琰现在还不到三岁,慕容清舞就想要让儿子开始读书写字,为此慕容清舞更是亲自上阵,尽管慕容清舞一开始是抱着极大的热情,但是三岁的孩子懂什么,面对母亲的教育,叶景琰不是哭闹!
儿子的哭闹也是逐渐将慕容清舞的耐心消耗的一干二净,就在刚刚面对母亲讲述的知识,叶景琰却是再一次哭闹了起来,孩子的哭闹也是让这位大乾贵妃娘娘更加的心烦意乱,无奈的慕容清舞只能是将孩子交给了乳娘照顾,她自己则是来到了书库休息。
来到书库后看着四周的装满各式各样书籍的书柜,慕容清舞沉吟过后从书架中抽出了一本史记看了起来。
作为曾经的天下第一才女,慕容清舞是比较喜欢看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书籍,但是随着生下了儿子叶景琰之后,慕容清舞则是逐渐喜欢看一些史记之类的书籍,看看历史上的那些皇权争斗,宫廷诡变究竟是怎么发生和演变的!
慕容清舞翻着翻着便是看到了秦朝的部分,虽然已经看过了很多次,但是再次看到公子扶苏被赐死,胡亥登基的部分时,慕容清舞心中也是十分有感触。
就在慕容清舞准备继续看书的时候,书库的房门则是被打开了,颖儿也是走了进来。
慕容清舞看着进入书库的颖儿淡淡的问道:
“出什么事情了?”
“娘娘两件事情!”
“你说来听听!”
“第一件事情,安妙依受伤了!”
此话一出慕容清舞神色一动,旋即便是开口问道:
‘怎么一回事?’
“今天早上陛下和她一起去拜见太后娘娘的路上,安妙依她崴脚了,听说崴的不轻可能要在床上躺十天半个月了···········”
听到安妙依只是崴脚而已,慕容清舞眼神中不由闪过一抹失望,旋即便是淡淡的说道:
“崴脚而已有什么可说的!”
见自家娘娘似乎对这件事情兴致寥寥,颖儿也是转而说起了第二件事情。
“娘娘,曾洋他今天早上死了!”
此话一出慕容清舞先是一愣,然后也是在脑海中思索起了曾洋这个名字。
对曾洋这个名字,慕容清舞感觉有些耳熟,但是要说这个人是谁,慕容清舞一时间却是有些想不起来了,颖儿见此旋即也是提醒道:
“娘娘。曾洋就是都察院的那个御史!”
慕容清舞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然后反问道:
“你前几天不是才跟我说,这个曾洋被统调处给抓了吗?现在他就被叶明盛下令处死了吗?”
“娘娘根据我所知,侍从司并没有给统调处下令处死曾洋!”
此话一出慕容清舞也是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当即便是开口道;
“你的意思是说,陛下没有下令处死曾洋,但是这个曾洋死在了统调处的狱中?”
面对自家主子询问的目光,颖儿微微颔首道:
“都察院中有一个叫做方石的御史,之前多次上书陛下批评改革,但是并没有却没有惩治他,因此都察院的其他御史也是蠢蠢欲动,其中几个胆子比较大的的御史,也是跟风给陛下上了批评改革的奏本,这其中就包括曾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