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2/2页)还有他和那些皮尔卡顿公司出来的老同事们,合股成立的公司,也都视情况而定修改股权比例,每个公司由他来分别增加二百万到三百万的流动资金。
除此之外,宁卫民还给了这些公司额外的一条福利,那就是每个分公司的主事人都可以买汽车了,用以提高办事效率。
不用说,这一条肯定是最得民心的。
虽然宁卫民不做冤大头,指定了车型,要各个公司统一购买桑塔纳。
但能有个汽车开,已经足以满足这些高级打工仔的虚荣心了。
比宁卫民给他们每个人配个大哥大还让他们喜出望外。
不得不说,宁卫民算是搔到了他们的痒痒肉,也顺带提高了他们的忠诚度。
不过尽管如此,宁卫民给他们的待遇也不是最好的。
毕竟下属也有亲疏远近,亲信之间也分等级高低。
完全不用怀疑,宁卫民最为厚待的人,肯定还是说是殷悦、罗广亮和小陶他们仨。
实际上,宁卫民这次回来,也就只给他们仨,每人发了五十万的奖金分红。
而且对于他们各自负责管理的业务进行注资和新方向的规划,也远超其他人的规格。
就拿小陶来说。
宁卫民让他负责管理三轮车生意的同时,还要他去注册组建一个出租汽车公司。
要说这个出租车公司规模的相关规划,本来是二三十辆面的而已,。
而且这笔钱原本还要从倒腾邮票的利润里,和罗广亮从东华门夜市代收的摊位费里出。
但现在不用了,见营业执照不久前已经批下来了,小陶还没找着适合安置的地方。
宁卫民直接给小陶增资了两千万。
一是要他直接跟天津那边先定个二百几十辆面的,把公司车辆规模直接扩大到了十倍不止。
二是让小陶在京城郊区租地盖楼,直接一步到位,把出租车公司的办公楼和修车场都盖起来。
好家伙,他们一个刚刚成立的民营出租公司,拿到钱这么一改规划,
直接就能赶上,甚至是超过许多有国企背景出租公司规模。
而且连自己的办公楼和车场都有了。
你就说知道这件事的,有谁不吃惊的?
连小陶本人都一样,直接就吓懵了,老半天都以为宁卫民是逗自己呢。
殷悦也是一样啊,宁卫民同样给了两千万,她同样不敢置信。
直至宁卫民亲口表示,给她这笔钱,除了要她用这笔钱给自己买辆豪车开。
就是要她留意在京城的闹市区多买商铺,增设专卖店。
以后他们“云裳服装公司”的远景就是商铺都是自家的。
争取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彻底摆脱来自于商铺租金的困扰,同时享受黄金地段商铺升值的回报。
对于这个经营思路,善于盘算的殷悦也很认可,认为绝对划算,这才表示接受。
至于罗广亮,宁卫民是给钱给的最多的,比照前两个人还直接翻倍。
饶是罗广亮性子沉稳,已经经历过人生中不少的大风大浪。
但高达四千万人民币的资金,宁卫民毫不犹豫的交给了他。
竟然毫不迟疑的由他拿去,继续用于替自己购买著名景区附近的四合院和商铺。
这还是让罗广亮如同小陶和殷悦一样被吓了一跳,大为震惊。
这毕竟是四千万啊,在京城已经够盖一个三星级酒店的了。
所以在罗广亮看来,但凡一个人有了这么一大笔钱,哪儿还用再去琢磨什么生意啊,何必四处去买平房呢,这就已经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巅峰了好不好?
总之,一回来还没几天呢,宁卫民一直都在大撒巴掌的花钱。
连头一周没过去呢,差不多两亿五千万人民币就被宁卫民派上用场了。
但即便如此,也用不着多担心,因为对于现在的宁卫民来讲,承担这笔开销一点不吃力。
要知道,就因为和高桥治则敌对的事儿,宁卫民在经济泡沫后成倍增加了杠杆做空,这就导致他吃了一整条鱼,最终收获自然远超他最初的设想。
以宁卫民当下的实际身家而论,即使只算他在日本的资产,连同没有归还住友银行的部分债务在内,总资产就已经突破一兆的数目了。
即使他彻底清偿完债务,去掉所拥有的企业资产,他在日本也有大约八千亿日元左右的资产净值。
而这其中纯粹的现金和随时可以变现的日本国债就有六千亿日元之多。
所以完全可以说,现在的宁卫民所拥有的财富,比起当初有“一兆日元帝国创造者”之称的高桥治则,还要更具含金量。
即使他暂时还不能与目前世界首富相提并论,但放眼全世界,他也是成为了一个不弱于那些欧洲老钱们几代积累的真正富豪了。
尤其对于国内的环境来说,宁卫民这样的财富量级简直就是个不该出现的BUG。
他的资产要都投入到国内去,不说是富可敌国吧,起码买下一城之地的大部分产业是绝对的没问题的。
别忘了,这个年代港城那个刚刚登上港城首富宝座的“李超人”才有多少钱?
其个人资产无非也就是数百亿港元而已。
而现在的宁卫民,仅可以动用的现金资产换算过来就差不多有五十多亿美元。
其实他这个京城首富,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稳压港城首富一头了。
说白了,对这样的他来说,其实花个两亿几千万的算个什么事儿啊。
即便是所有的钱都花完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再从日本抽调资金就好了。
何况也没乱花,都是用来办改办的事儿了,只不过他是想尽量让大家都感到宽裕点。
说来说去,其实钱的事儿上,宁卫民绝对不会发愁什么钱不够花,或者花的太快之类的问题的。
真正他发愁的反而是他钱太多了,在国内实在太惹人眼了。
他可是一个民营商人的身份,怎么就把十亿的资产给弄回来了。
对这一点,想必政府部门一定会好奇的,也不会不关注的。
即便是好事,恐怕也需要个合情合理的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