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帮一把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帮一把 (第2/2页)他们自称职业股东,拿手好戏就是在大会上大肆喧哗、大放厥词,质疑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所擅长的就是抓住一点漏洞就无限上纲上线,将小问题放大成为不可容忍的缺陷。
如果公司无法对他们的问题作出应对,他们便极力宣传公司的运营失败,领导者人品道德不可信,借以打压股价,使公司经营者损失惨重。
可以说这些人,从头到尾研究的都是如何把一个企业彻底搞臭搞垮的事情。
他们杠精里的专业人士,当场飞妈的高手,各大公司社长的噩梦,优质股票的谋杀犯。
因此,大部分公司面对这种敲诈束手无策时,为了让自己的名誉与企业的社会信用不受损,以及眼下的经营和股价,只能选择向这些人妥协,接受对方的敲诈和勒索了。
完全可以想象,当日本经济整体增长势头向好时,这种情况就已经足够恶劣了。
而眼下当经济发展的潮水退去,这些寄生势力不甘心企业出现亏损,自然还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破坏力。
弄不好,很有可能不惜为此挑动争斗与发动流血事件。
所以北茂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想到自己会在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遭到了无数职业股东的质疑与抨击,很有可能受人刁难,甚至大权旁落,他就感到冰寒刺骨,战栗发抖。
他当然不甘心束手待毙,自然要尽力寻求化解的办法,于是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要向可靠的朋友求助。
比如兴业银行、山一证券,当然还有宁卫民这个曾经长期持股过阪和兴业,一度超过百分之五红线的个人股东。
北茂的想法很直接,只要支持自己的人所有持股加在一起超过百分之五十,他就仍然是公司的直接控制人,哪怕在股东大会面对其他股东的围攻和质问,也绝对不会丢掉社长的宝座,仍然还有机会在新的年度里捞回失去的损失,重塑自己的威信。
而对于宁卫民来说,从情感上,他对北茂是有好感,而且多少是有点感激的。
毕竟在他们认识了也有数年的时间了。
他所了解的北茂,形象虽然庸俗,为人也有点好大喜功。
他喜欢出风头,爱听奉承,容易为胜利冲晕头脑。
但在外汇投资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而且其为人绝对不小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挺够意思的。
比如说,在过去公司赚钱的时候,年年北茂都增加分红比例给股东。
对于宁卫民的生意,他平日里也有诸多照顾。
他很喜欢在宁卫民的餐厅招待宴请客户,每年的忘年会都在宁卫民的餐厅举办,他还是赤霞俱乐部的常客。
即使作为员工的福利,送给客户的礼物,光拉杆旅行箱,他从宁卫民手里订购了就不知几千个了,洋酒买的更多。
尤其在对国内采购废钢铁渣的事情上,他还给予过宁卫民极大的方便和帮助。
这些好处,宁卫民一直都记在心里,所以无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不能眼看着北茂倒霉,被别人逼宫,没办法不插手帮上一把。
于是哪怕宁卫民人正在大阪忙活交接大和观光的事情,而且他个人也早就把所有的阪和兴业股票都清仓了,他还是决定在几天后的股东大会当日,乘坐飞机飞回东京去支持北茂。
并且还为此紧急联系了留在东京的佐川建一,要求他三个交易日内,为自己再购买四百亿日元的阪和兴业股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助人为乐也不是傻子,最基本的底线的,那就是不能赔钱。
所以他随后还要求佐川建一,尽快通过野村证券的账户,采用融券的方式卖出至少相同数量的阪和兴业股票,来做对冲。
就这样,宁卫民又重新涉足了日本股市,并且几乎算是以一个脱裤子放屁的荒唐方式,来帮助北茂稳住了公司的局面,保住他的社长地位。
甚至事后,宁卫民在北茂对其宴请表示感谢的时候,他还好言相劝,建议他尽早出清手里的金融资产和不动产。
想点醒这个家伙远离经济泡沫破裂的风险,免得其再重蹈覆辙,走上那条“人还在呢,但钱都没了”的历史老路。
应该说,绝对算是对得起他了。
但可惜的是,阪和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而且人毕竟是局限的,认知不到就于事无补。
即使走到了这一地步,但北茂还依旧对经济泡沫破灭的破坏力缺乏必要的敬畏,刚刚接受的教训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甚至恰恰相反,北茂反而依旧相信虚无缥缈的日本经济神话。
他既不相信日本的土地价格也会崩盘走低,也不认为他所投资的金融资产就此沉沦。
他的理由是自己和银行的交叉持股高达八千亿元,目前利润还有一千亿,只要不卖总会涨回去。
另外,土地账面的价值也从五十亿円增加到了两千五百亿円,看样子很快就会变成三千亿。
光这些,他认为日后就足以弥补三千亿円的特别损失。
更别说,由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发行的营业特金与指定金外信托这些金融资产,还予以收益率的额外许诺,对他保证实际收益会比目标利息要高。
正是出于对日本银行和信托公司的信任,北茂才对此深信不疑。
他向宁卫民得意洋洋的展现了他手持的凭证——一纸对方签名画押的保证书,还一再建议宁卫民也拿出多余的钱来买上一点才好。
对此,宁卫民也只能敬谢不敏,祝愿他好运了。
这就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啊。
自己想要作死的,你怎么拦都拦不住,还得让他亲身经历过一次,才知道后悔,知道怕。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这家伙自己非要自寻死路,对宁卫民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毕竟阪和兴业的技术对于华夏还是有用的,真要是等到这家企业被北茂给搞到要破产的地步。
到时候宁卫民能用极低的价格买下来不说。
想必这家伙不但不会拒绝,反而还会由衷感谢宁卫民的雪中送炭吧?
想到这儿,宁卫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像反面角色了。
这么算计一个没什么坏心眼,不喜欢炼钢,只迷恋炒外汇的家伙,他还真有点于心不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