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
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 (第2/2页)“这意味着什么?”吴浩转过身,目光与张副总相接,“意味着‘去中心化’。不再依赖大型发电站、大型补给车队,每一个作战单元既是能量的消耗者,也可能是生产者和传递者。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单个个体或许力量有限,但通过高效的协同,能爆发出远超个体总和的战斗力。”
张副总微微颔首,手指在笔记本上写下“去中心化”四个字。“有点意思。那这种作战样式,对指挥体系会有什么冲击?以前我们强调‘集中指挥,分散执行’,未来是不是要反过来?”
“是‘动态聚散’。”吴浩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平时分散部署,各自为战,保持低功耗静默;一旦发现目标或需要协同,能迅速通过能量网络聚合战力,形成局部优势。这就要求指挥系统更‘轻’、更‘灵’,像神经网络一样,能快速传递信息,而不是层层请示。”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边境冲突,对方突然增兵。传统模式下,我们需要调动后方的重装备,耗时耗力。但如果前沿部署的是搭载了超级固态电池的轻量化装甲集群,配合分布式的能量补给站,它们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能量集结,迅速形成防御或反击力量。这种反应速度,可能会彻底改变战场的博弈逻辑。”
周院士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这时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吴浩刚才说的是能量驱动作战样式的变革,那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你觉得未来的武器装备,会朝着哪些方向演进?是在现有基础上迭代,还是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新形态?”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的本质。吴浩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夜色中依然泛着微光的光伏阵列,仿佛能从那些沉默的蓝色板面上,看到未来的影子。
“我觉得会是‘双轨并行’。”他转过身,语气笃定,“一方面,现有装备会持续迭代,比如电磁炮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激光武器的功率更大、小型化更好,这是‘渐进式创新’。另一方面,随着能量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新装备,这是‘颠覆式创新’。”
他举例说明:“比如‘能量护盾’,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但随着超导材料和超级储能技术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在装甲车辆或舰艇周围,形成一个由高强度电磁场或等离子体构成的护盾,抵御来袭的弹药。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实验室已经在做小型化的等离子体发生器试验,虽然离实用还有距离,但方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