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九十八章 人心的考验
第二千八百九十八章 人心的考验 (第2/2页)而这些神力,就好比电能一样,可以随意使用,但是却对他的心性没有任何帮助。
就好比一个人可以使用枪,造成巨大杀伤,但是在心性增长上,没有太多提升。
而他找来找去,他去学了道学、佛学、儒学……
其中有不少静心的法门。
他突然间,对那个刚硬的厉郡守产生了兴趣。
对方一开始也是个普通小孩子,是怎么通过那些书本,变得如此原则强大,心性坚硬的?
还是说,只是一种伪装,一种求名的伪装,最多伪装到老死?
他要测试一下对方。
如果厉郡守,通过了他的测试,他就会悄悄伪装身份,拜师对方。
这才是一个神明该有的器量。
很快他开始安排人将厉郡守抬高到很高很高的位置……
山神下诏,封厉郡守,为一藩国国王,掌握所有权立。
他要看看对方会不会变心,会不会屈从于各种诱.惑。
而有了极大的权位后,这厉郡守,果然没有用于自己享受。
他想的就是如何为百姓好。
他首先搞出一个机构,用来节俭各部门开支。
各种无用的宫殿、奢侈物、迎来送往,各种陋习,都被他解决了。
当然其实他自己是做不到的,但在赵清玉的幕后控制下,就做到了。
随后厉郡守又去恳求来良种良药,他设立了养老院,定时拨款。
又整理冤狱,释放无辜之人。
同时,大大减轻各种劳役,甚至还给钱。
而他自己带头节俭,相比之前那皇帝,他才是真正做到了“衣服上都有补丁,过得和尧舜一样”。
而他甚至都没有再娶新皇后,只是将老妻老母带入宫殿中供养,也没有纳妃子。
只是很快,情况开始变了。
厉郡守一直操心国事。
因为现在又有一个致命问题:百姓繁衍过多,没有土地可分。
即便竭力压制乡绅兼并土地,可是百姓自己繁衍下去,土地就不够用了。
这可如何是好?
他一方面大力提高单产,一方想办法开荒,一方面召集天下能人去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移民出海,让百姓去海外耕地。”他的好友老王说着。
老王已经跟着他来到藩国里,担任国相。
“可是茫茫大海,背井离乡,我如何忍心?”厉郡守叹气道。
事实也是这样。
虽然他提供了出海的途径和船只,但愿意离开家乡者,少之又少。
流民开始多了。
他下令开始向富户大员征税。
正常情况下,他这种手段肯定会失败。
就像王安石一样。
但赵清玉帮助了他,在赵清玉的帮助下,富户们承担了高额土地赋税。
但他们很快学会了一招——抛荒,他们去经商开办手工场了。
反正经商是受到山神庇护的,藩王也不能强行剥夺。
抛荒的土地,又拿来平分,暂时缓和。
但十多年后,新的地主又出现了,又兼并了各种土地,因为有山神的干预,都是正常合理地购买。
赵清玉再次用富有者多缴税去解决。
包括商人也是如此。
征收的税收,向海外购买粮食……
购买的粮食,再去救济流民。
但是人口越繁衍越多。
厉郡守已经左支右绌,无能为力了。
这时,他才意识到当好君王有多难——汉文帝能够当好,是因为那时候人少……
如果人一样挤压得爆炸,汉文帝即便再是贤明,也是无济于事。
再是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也是没用的。
百姓自己就没有地可种。
这时,他还是召集大家开始想办法。
“百姓没地可种,可以务工,织造丝绸……”
“有了丝绸,就能从海外买粮。”
厉郡守恍然,大力发展工场。
接着一个新事出现了,工场的百姓,不愿意多生娃娃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土地的百姓,生的娃娃要十多岁才能进工场。
其实也有六岁就进的,但是厉郡守不让。
工场的活和农地的活不一样——后者危险性很小,封建时代的农业,没有什么危险机械,三岁娃就能满地去拔草了。
最多就是蛇有危险。
工场可不行,不到十岁,对危险性认识不足。
当然如果皇上不管,工场主是不在乎的,六岁也能进工场干活。
现在不让进了,那百姓就觉得生娃娃有点赔本了。
他们选择溺死。
其实之前就大量溺死了。
这让厉郡守几天吃不下饭……最后还是有人开始出售羊肠,大量推广,让百姓不用生娃娃。
赵清玉一直看着,他很佩服这个郡守。
对方果然始终如一,一直为百姓而活,而做事。
只是当许多事解决了,藩国平稳运行了,真正的考验才来了。
“孩子啊,你该给家里留后啊。”来自母亲的劝说,大臣的劝说,来自圣人的话,厉郡守不得不纳妾了。
他可以不那样做,但老王劝说他:“若是这位置给了别人家的,你又如何对得起百姓?”
“若是你的孩子,你用你的法子教化他,和你一样。”
“别人家,又只会是又一个老皇帝。”
老王很厉害,一句话就说服他。
可是两人都不知道一句话,“不肖子孙”。
孩子很多时候是教不出来的。
尤其是心性上。
更多是天生的基因配置。
有了妃子,后宫开始有事。
妃子想要更好的,但厉郡守呵斥了几次。
随后妃子忍耐几年,生了子嗣,就带着娘家人,要谋害郡守。
原因很简单。
郡守死了,靠着孩子,她就是太后了。
随后这事情暴露,厉郡守很痛苦。
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他继续为百姓好。
这时,又有很多人称颂他,要给他建造庙宇。
他制止了。
又有人进献各种仙丹,长生之物。
他嗤之以鼻。
还有人说道:“大王,您在位百姓好,您走了,百姓又会穷苦。”
“您要一直在位啊。”
厉郡守一听,顿时沉默了。
是啊,汉文帝再好了,他儿子也行,可是两人死了,武帝就开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