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宝马赤兔
11 宝马赤兔 (第2/2页)丁原重重呼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胸中多年的积郁与不安尽数吐出,他朝帐外沉声喝道:
“传我军令!明日列阵!”
次日清晨,吕布单骑在城外叫阵。西凉军素以骁勇著称,当即开城迎敌,两军在洛阳城外列阵对圆。但见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纵马阵前,连斩董卓麾下数员大将,西凉军锐气尽丧,不得不收兵回城。
董卓回城后,对吕布之勇暗叹不已,急召众将商议。
李肃深知吕布在丁原麾下郁郁不得志,便进言道:“明公若愿重用吕布,赐以重礼,肃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其来投。”
董卓微微颔首,正欲准奏,李儒却道:“太师,武道中人重义轻利,寻常金箔恐难动其心。他们所求,无非神兵宝马。吕布手中画戟已非凡品,然坐下战马却显平常。岳丈若能以赤兔相赠,必可事半功倍。”
原来李儒推演吕布过往时,隐约算到其与赤兔马有一段因果,却难以窥其全貌。为收服这员猛将,故有此议。
董卓闻言,眉头微微颤了颤,心痛得无以复加。此马比之自己龙犀还要珍贵,实在舍不得。
李儒劝道:“吕布乃人中龙凤,若得此人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董卓长叹一声,终下决心:“许你黄金千两、明珠数十、玉带一条,外加赤兔马。他若愿为国效力,孤必不负他!如此,你可有把握?”
李肃大喜:“卑职定不辱命!”
董卓又补充道:“他若驯服不了赤兔,孤再为他另寻良驹。”李肃知道董卓对此马情有独钟,面颊不由微微抽搐。
李儒适时提点:“如今丁原无故反出朝廷,军中必有疑虑。你可与吕布细说其中利害。似他这般热血青年,最是容不得乱国之人。”
李肃心领神会,连连称是。
前世种下的因果,让今生的重逢显得格外自然。吕布与李肃本是同乡,乱世之中在京畿重逢,自是倍感亲切。听闻李肃已官至虎贲中郎将,吕布心中不免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在丁原帐下却仅居主簿之位,与这位京官故友相比,着实显得落魄。
二人叙旧间,李肃话锋一转,引入正题:
“贤弟素有匡扶社稷之志,为兄钦佩。自古宝马赠英雄,我这里有匹赤兔马,能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愿赠予贤弟,助你建功立业。”
吕布本欲推辞,但待马夫将赤兔牵至近前,他只瞥了一眼,便再也移不开目光。
那马遍体赤红,宛如烈焰燃烧,周身无半根杂毛。身长一丈,蹄至项高八尺,体态神骏非凡。它昂首嘶鸣,声震四野,隐有腾空入海之势,确是世间难寻的龙驹。营中将士无不惊叹,然而吕布望着它,心中涌起的并非欣喜,而是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无法言说的悲怆与熟悉。
更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那匹连董卓都难以彻底驯服的烈马,在见到吕布的瞬间,竟猛地挣脱缰绳,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径直奔至吕布身前。它没有丝毫不羁与暴烈,只是低下头,无比依恋地用脖颈轻轻磨蹭着吕布的胸膛,发出一声低沉而亲昵的呜咽,宛如离家的孩子终于寻回了至亲。
吕布怔在原地,下意识地抬手,轻抚着赤兔温热的脖颈。那触感,那气息,仿佛在无数个梦境深处早已重复过千遍万遍。一股难以抑制的酸楚猛地冲上鼻腔,视线瞬间模糊。
李肃见他神情有异,诧异道:“奉先,你…你这是怎么了?”
吕布猛地别过脸去,用力眨了眨眼,试图逼回那不合时宜的泪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不知为何…心中突然难受得紧。”
那不是得到宝马的喜悦,而是跨越了生死轮回,与失散已久的红颜知己再度重逢时的悸动与悲伤。
仿佛四百年前乌江畔的诀别之痛,在此刻尽数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