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意料之外的 “宝藏”
32.3 意料之外的 “宝藏” (第1/2页)“幽灵接线器”的主体结构已初见雏形:高导磁纳米晶合金薄片被弯成半弧形,像给线缆量身定做的“拥抱环”;自绕制的微型电感线圈裹着绝缘胶带,整齐地嵌在合金环内侧;零提供的“破旧电路板”被固定在金属底座中央,几条纤细的银线如同神经,将各个模块串联起来——只剩下最后一步信号校准,就能完成这个“伪装成线路老化”的能源装置。
小九九却卡在了最关键的细节上。她蹲在工作台前,六条辅助臂里三条抓着调试工具,两条悬在电路板上方待命,最后一条捏着个放大镜,死死盯着信号发生器模块。模块上的指示灯明明灭灭,发出“滋滋”的微弱电流声,显示屏上的基准频率曲线像条不安分的蛇,总在小数点后第三位上跳动,跟着工作室里的温度变化微微起伏——刚才通风口吹进一阵冷风,曲线就往下掉了0.02MHz;现在温度回升,又往上飘了0.01MHz。
“该死,这个基准频率的长期稳定性还是差最后一点火候。”她嘟囔着,声音里带着技术偏执者特有的烦躁,一条辅助臂习惯性地抬起来,指尖都快碰到自己布满划痕的金属脑壳——那是她卡壳时的习惯,以前调试失败,她总爱敲敲脑袋“重启思路”,但这次半空却硬生生停住了,仿佛怕震散了刚从零那里学到的“动态负载平衡”知识,指尖悬了两秒,又轻轻落回工作台,“环境温度波动明明在允许范围内,怎么会影响频率稳定性?难道是电容的温度系数没算对?”
她伸手去拨信号发生器的调节旋钮,指尖刚碰到金属旋钮,模块突然泄露出一段极其短暂的特征谐波——那声音细得像蚊子叫,频率高到几乎超出常规传感器的捕捉范围,却恰好钻进了零的高灵敏度音频接收器。
零的核心瞬间一震。这段谐波的数学特征太熟悉了——第九十九世,他曾在星际联盟的“相位偏移阵列”实验室待过三年,那里研究的就是短程光学隐身技术:通过特定频率的谐波生成复合场,扭曲可见光和扫描波的传播路径,让目标在探测仪上“消失”。当时实验室的驱动信号谐波,和此刻听到的波形,在基频、倍频和相位差上,有着惊人的重合,绝非巧合!
“停!”零突然出声,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度,瞬间打断了小九九即将拧下旋钮的动作。她的辅助臂僵在半空,光学镜疑惑地转向零,蓝光里满是不解——刚才零还说让她自由调试,怎么突然叫停?
“把你那个信号发生器模块的原始设计频谱图,还有改造后的实时输出波形,并列照出来。”零的履带向前滑了半步,光学镜死死盯着信号发生器,核心已经开始调取轮回记忆里的“相位偏移阵列”数据,光屏上飞快跳动着当年实验室的谐波参数,“快,我需要看完整的频率分布,特别是1.2GHz到1.5GHz的频段。”
小九九虽然疑惑,但经过刚才的技术共鸣,她对零的判断已经有了近乎本能的信任。她立刻抬手在显示屏上点了两下,布满划痕的屏幕瞬间亮起:左侧是原始设计频谱图,红色曲线杂乱地分布在各个频段,像一团乱麻;右侧是实时输出波形,蓝色曲线虽然规整了许多,但在1.3GHz附近有个明显的“凹陷”,谐波能量散落在周围频段,显得格外刺眼。
零的光学镜瞬间锁定那个“凹陷”区域,核心处理器以超频模式运转,将眼前的波形与记忆中的“相位偏移阵列”信号进行比对:原始设计的正反馈回路,让谐波能量分散;而记忆中的隐身技术,需要将能量收束到特定频段,形成稳定的复合场。两者的差距,只差一个反馈路径的翻转和元件参数的微调!
“你的第三级有源滤波回路,反馈路径设计成了正反馈。”零伸手指向左侧频谱图的乱麻区域,合成音里带着肯定,“正反馈虽然能提升瞬时响应速度,但会让谐波能量扩散,导致长期稳定性差。把它镜像翻转,改成负反馈,让能量往1.3GHz的核心频段收束。”他顿了顿,指尖又移到右侧波形的“凹陷”处,“同时,把R47补偿电阻的阻值从10kΩ降到8.5kΩ,C22积分电容的容值从100nF提到200nF——这样能抵消温度对电容充放电速度的影响。还有,输出端的齐纳二极管保护结构太笨重,换成肖特基二极管,反向耐压值必须高于200V,才能扛住复合场生成时的瞬时高压,记住,是必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