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紫袍官员
第四十二章:紫袍官员 (第2/2页)王烈看着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有些话,不必说透。在这官场漩涡里,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林越转身离开公房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但心头的压力却更重了。王烈的同意,不是结束,而是更艰难的开始。
他立刻召集了巡捕队里最得力的几个捕快,包括之前一直对他有些不服气的老捕快周通。周通在郡城当捕快三十年,熟悉各个角落的猫腻,是监视的最佳人选。
“头儿,真要动李侍郎?”周通叼着烟杆,眉头紧锁,“那可是吏部的红人,咱们……”
“不是动他,是监视。”林越打断他,将任务一一分配下去,“老周,你带两个人,去李府后门的那条巷子,装作修鞋匠,记清楚所有进出的人,尤其是陌生面孔。”
“小李,你去李府对面的茶馆,找个靠窗的位置,盯着前门的动静,看他们的马车什么时候出去,去了哪里。”
“剩下的人跟我去府衙,找秦书吏调记录。”
众人见林越神色严肃,不像是开玩笑,也不再多言。周通将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沉声道:“放心,头儿,保证办妥。”他虽之前对林越有意见,但在正事上从不含糊——能扳倒李嵩这样的人物,对刑捕司来说,也是扬眉吐气的事。
分派完毕,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林越则带着两名捕快,直奔郡府衙署。
秦书吏正在整理卷宗,见林越进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笑道:“林捕头,稀客啊。可是为张大人的案子来的?”
“秦老哥慧眼。”林越拱手道,“小弟想调阅李嵩侍郎府近半年的采买记录和车马出行登记,不知方便与否?”
秦书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压低声音道:“李侍郎?你们查到他头上了?”
林越点了点头,将紫袍官员的线索简略说了一遍。秦书吏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摆手:“林捕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李侍郎的记录都在吏部存档,归他自己人管,咱们要是贸然去调,等于告诉他‘我们在查你’。”
“我知道难办,所以才来求秦老哥。”林越诚恳道,“不用原件,哪怕是抄录的副本,或者您知道谁经手这些事,给指条明路也行。”
秦书吏搓着手,面露难色。他在郡府多年,靠的就是“不多事”三个字。掺和到李嵩的案子里,风险太大。
林越见状,又道:“秦老哥,张大人是你的老相识,他死得不明不白,难道你就不想看到真相大白?再说,此事若成,王总捕头面上有光,你这位引荐我来郡城的人,难道会吃亏?”
这话戳中了秦书吏的心思。他与张启明确实有旧,对其惨死也颇为惋惜。而且,他当初力荐林越,本就有结个善缘的意思,若是林越真能立下大功,他脸上也有光彩。
“唉,你啊……”秦书吏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跟我来。府衙库房里有份备用的登记册,是去年冬天抄录的,虽不全,但或许能找到些线索。至于今年的,我知道吏部有个笔吏叫王二,是个贪财的主儿,你们可以去试试。”
林越心中一喜,连忙道谢。跟着秦书吏穿过层层回廊,来到一间阴冷的库房。秦书吏打开其中一个木柜,翻出几本厚厚的册子:“都在这儿了,你们自己找,看完得放回原处,千万别让人知道。”
“明白。”
秦书吏走后,林越三人立刻翻阅起来。册子上记录着各官员府邸的采买明细,小到笔墨纸砚,大到家具器皿,都一一在册。林越重点查看李嵩府的记录,手指在纸页上飞快滑动。
“头儿,你看这个!”一名捕快突然喊道。
林越凑过去,只见记录上写着:“三月十二,采买‘沉香木’一斤,‘钩吻草’三钱……”
“钩吻草?!”林越瞳孔骤缩。三月十二,距离刘谦在回春堂买钩吻草的三月十五,只相差三天!
虽然只有三钱,远不及刘谦买的五斤,但足以说明李嵩府中确实有钩吻草!
“还有这个!”另一名捕快指着另一页,“四月初五,李府的马车去过河阳县,当天往返。”
河阳县,正是刘谦的老家!
林越只觉得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这些记录虽然不能直接定罪,却像一条条绳索,将李嵩与案件越捆越紧。
“抄下来,快!”
三人连忙将这些记录抄录下来,小心地放回册子,锁好库房,悄悄离开了郡府。
回到刑捕司时,已是午后。林越刚坐下,周通就派人传来消息:李府后门一早出去过一个小厮,手里提着个包袱,去了城南的“顺风客栈”。
“顺风客栈?”林越看着郡城地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那地方靠近码头,鱼龙混杂,李府的人去那里做什么?
他正思索着,小李也回来了,脸色有些古怪:“头儿,李府的马车刚才出去了,直奔城西的孙家。”
“孙家?”林越心中又是一动。孙家是郡城的富商,与官场往来密切,之前张万贯的案子里就露过面。李嵩在这个时候去找孙家,难道是想寻求帮助?
线索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林越将抄录的记录、周通和小李的消息一一写在纸上,用线条将它们与李嵩、刘谦、赵六连接起来。
一幅更庞大的图景渐渐浮现——李嵩不仅可能是毒杀案的主谋,背后似乎还牵扯着孙家这样的势力,甚至可能在案发前就开始布局,准备让刘谦通过河阳县潜逃。
“看来,李嵩比我们想的更谨慎,也更有势力。”林越喃喃道。
就在这时,王烈走了进来,看到桌上的纸条,拿起抄录的采买记录,眉头渐渐舒展:“不错,这些虽不是铁证,但足以让郡尉相信李嵩有嫌疑了。”
“总捕头,要不要把这些交给郡尉?”
“不急。”王烈摇头,“等河阳县那边有消息再说。刘谦一日不到案,咱们就一日不能松劲。”
他看着林越,眼中带着几分赞许:“你做得很好。继续盯着李府和孙家,我去趟郡尉府,旁敲侧击地提一下李嵩的嫌疑,看看郡尉的态度。”
林越点头应是。看着王烈离去的背影,他知道,这场与李嵩的较量,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刑捕司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越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李嵩府邸的方向,握紧了拳头。
无论前路有多少阻碍,他都要查下去。为了张启明的冤屈,为了刑捕司的职责,也为了自己心中那份对公道的执念。
紫袍官员的线索,只是开始。他要做的,是掀开那层紫袍下的伪装,让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