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龟兹故地觅乐舞,石窟秘符启新程
第三十四章 龟兹故地觅乐舞,石窟秘符启新程 (第2/2页)巫清瑶则取出青铜筑,弹奏起秦代的《秦风・无衣》。激昂的乐声与迷音蛊的诡异乐声相互碰撞,空气中仿佛掀起无形的波澜。随着乐声愈发高亢,黑袍人身上的迷音蛊纷纷被逼出体外,化作黑色的小虫落在地上,很快就失去了活力。
“不可能!你们怎么会破解迷音蛊!”为首的黑袍人难以置信地喊道。诸葛家少主走到他面前,举起乐律璧:“迷音蛊靠声音传播,而这乐律璧蕴含着秦代的正统乐律,能驱散邪音。你们想用蛊术害人,终究是徒劳的!”
黑袍人还想反抗,却被秦卫死死按住。众人从他身上搜出一卷羊皮地图,地图上标注着龟兹故地另一处隐秘石窟的位置,旁边写着“秦龟盟书藏于此”。“看来这才是影组织的真正目标——秦代与龟兹的结盟文书!”刘家老祖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盟书中可能记载着秦代西域战略的核心机密,绝不能落入他们手中!”
众人立刻按照地图的指引,前往隐秘石窟。石窟位于雀离大寺遗址北侧的一座山体内,入口被藤蔓与岩石遮挡,若非有地图指引,根本无法发现。诸葛家少主用青铜筑再次打开石门,石窟内部比之前的17号窟更为宽敞,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石盒,石盒上刻着秦代篆字“秦龟盟书”四个大字。
石盒周围的墙壁上刻满了咒印,巫清瑶仔细辨认后说道:“这是‘守护蛊咒’,用来保护盟书,一旦有人强行打开石盒,就会触发蛊咒,释放出剧毒的‘噬心蛊’。”
诸葛家少主掏出玄鸟玉佩、泉镜与乐律璧,将三者按在石盒的三个凹槽中。三者光芒交织,石盒上的咒印渐渐消退,盒盖缓缓打开。盒内铺着金色的丝绸,放着一卷用竹简制成的盟书,以及一件龟兹风格的金冠与一件秦代的青铜剑——显然是两国结盟时交换的信物。
盟书详细记录了秦代与龟兹结盟的过程:秦代派遣使者携带丝绸、铁器与乐律璧前往龟兹,龟兹则以良马、乐师与金冠作为回报,双方约定共同守护丝绸之路的安全,促进文化与贸易交流,秦代承认龟兹的自治地位,龟兹则向秦代称臣,定期朝贡。
“这盟书的发现,填补了秦代西域关系史的空白!”墨教授激动地说,“它证明秦代在西域采取的是‘羁縻政策’,通过结盟与文化交流来巩固对西域的影响力,而非单纯的军事征服,这为后来汉代管理西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众人将盟书与信物小心收好,准备离开石窟。此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与警方赶到了——他们根据众人之前传递的消息,前来协助保护文物与抓捕影组织成员。
“辛苦你们了!”文物保护部门的负责人握着诸葛家少主的手,“这些文物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历史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会立刻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保护与研究。”
接下来的几日,众人协助文物保护部门对雀离大寺遗址的石窟进行了初步清理与登记,共发现秦代乐舞浮雕、文书、乐器等文物百余件。在清理过程中,他们还在一座石窟的壁画中发现了“丝路乐舞传播路线图”,详细标注了秦代乐舞从咸阳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各国,最终传入中亚的路线,为研究古代乐舞传播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离开龟兹故地时,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们赶来送行,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弹奏着传统的十二木卡姆,用欢快的舞蹈表达对众人的感谢。“你们守护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也让我们知道了龟兹在秦代就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一位老乡握着诸葛家少主的手,真诚地说,“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掘更多的历史秘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西域的文化!”
诸葛家少主望着热情的老乡们,心中满是感慨。从敦煌到疏勒,再到龟兹,他们不仅找到了大量的秦代文物,更感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热爱。这条古老的商路,不仅是物质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融合的纽带,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瑰宝。
“我们会继续前行,”诸葛家少主高声说道,“沿着丝绸之路,寻找更多的历史真相,守护更多的文明遗产,让千年的丝路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众人骑着马,朝着下一个目的地——河西走廊的“秦长城遗址”出发。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在戈壁滩上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丝绸之路的征途仍在继续,更多的历史秘密、更多的文明瑰宝,正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而他们心中的初心与使命,也将永远指引着他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