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第2/2页)十几个铸造师傅,还有那些技术员,还在确定最后的铸造计划。
这二十多天来,这些人谈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铸造计划。
当陈常在加入到整个铸造团队的讨论中后。
作为铸造经验最多,年纪也是最大,也是这次铸造任务总领队的铸造师傅张师傅。
对陈常在说道:“陈厂长,咱们这次所要铸造的大家伙。
以前大家都没有铸造过。
这三个大件,那个最大的底座地梁,就要十四吨。
那个顶梁,也要十一吨。
最轻的那个滑梁也要六吨半。
想要一次性浇筑这么多钢水进去非常困难。
因为我们原来的炒钢池,最大的也才能出一吨钢。
这样是不行的。
而且厂长你的要求是,这些部件必须得用钢水浇筑。
所以我们就重新建起来了九座,需要用机器带动炒钢棒的,两吨容量的炒钢池。
这九个池子,以及和他们配套的高炉。
不管是高炉还是炒钢池。
它们使用的,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取土,同一炉烧出来的窑砖。
同一批煤炭烧出来的钢焦碳。
哪怕是石灰也是同一个地方的。
这样就可以尽最大可能的,保持钢水的一致性。”
说到了这里,张师傅停了下来,因为陈常在递给了他一颗自己卷好的旱烟,又亲手给他点上了。
他自己也点上一根后,把烟盒里剩下的烟,让他的学生给其他师傅们都分了下去。
然后对张师傅说道:“张师傅,您接着说。”
张师傅抽了一口烟后,接着说道:“我们这段时间,研究了好几次。
都认为,用一包钢水直接浇铸风险太大。
那样太危险了。
十几吨重的钢水。
哪怕是在轨道车上,稍有不慎,如果钢包倾覆。
那就是一场大灾难。
一千多度的钢水落到了人身上,顷刻间就会让人灰飞烟灭,尸骨无存。
哪怕就是蹦到身上一个钢水点子,那也得皮穿肉烂。
所以我们认为,用三个钢包,同时从三个入口,同时浇铸。
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填满铸件腔室。
这不管是从浇铸的速度,还是从安全性上来讲,都应该是最好的。
尤其是现在,我们还做不出来能够装下十五吨钢水,接近两米包口口径的钢包。
那现在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
即便勉强做出来了,也非常危险。
但是一米多的,五吨容量的钢包,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听到了张师傅说完,陈常在点了点头说道:“张师傅,我对于你们的意见完全尊重,并且赞同。
我也认为你们的这种方法是最好的,也是最安全的。
张师傅,你们只要把持住一个原则。
那就是,钢水废了,模具废了,那也不过都是死物而已。
那些东西只不过是给我们找了点麻烦罢了。
但是,我们这里所有的人,是绝对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
东西没了,可以重新再弄。
而人没了,那就是真的没了。
谁也不知道,我们下辈子还能不能在一起浇钢铸铁了。
所以,我们宁可慢,宁可多费功夫,也得保证我们人员百分百的安全。
我在过来之前,看过浇铸场地了。
那里的高炉和炒钢池,还有运料轨道,还正在建设当中。
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关系。
虽然我预计的总工期是两个月。
但那是我低估了浇铸的难度,这是我的问题。
虽然我这些天,也来过这里两次,但是我还是严重低估了我们的困难。
张师傅,您作为这一次浇铸任务的总领队,我们所有人都听您的。
连我都算在内。
浇铸工作我懂的不多,但是作为厂长,担责任这一块,我还是比较拿手的。
所以张师傅,这一次的浇铸任务,工作您来做,责任我来担。
张师傅您,还有所有的师傅们。
你们无需有任何心里负担。
我们这一次如果浇铸失败了,那也不过就是重新再来一遍就是了。
但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求人的安全是绝对第一位的。
诸位师傅,大家都清楚了吧?”
“好”陈常在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叫出来了好声。
而张师傅这时看向陈常在的眼神,坚定的,仿佛是一块浇铸完成的精钢。
干活的最怕的是什么?
那就是这边低着头猛劲拼命的时候,突然出了问题。
后面指挥方向的人,却把责任都推到了干活的人身上了。
这才是最不能让人忍受的。
如今陈常在直接告诉他们,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活他们干,责任陈常在来担,这谁还有什么心理包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