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阴山驸马
番外:阴山驸马 (第1/2页)盗墓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盗墓是一门技术,是一门需要脱离纸上谈兵的技术。
要问这一行当的起源,怕是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盗墓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伍子胥、项羽、董卓、曹操、孙权、刘豫、孙殿英、姚玉忠......盗墓者层出不穷,大浪淘沙。
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卸岭力士,搬山道人。四大门派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淹没。如今只剩下以长江为界的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又可细分为京派、安阳派(又名殷墟派)、关中派、东北派,主要遵循技术流盗墓;而南派则可细分为广东派、长沙派,主要信奉玄学流盗墓。(详情请看本篇末尾备注)
而今天要讲的,却是隐藏在南派中的又一脉——阴山驸马。
唐末,僖宗乾符年间。
煌煌大唐,历经近三百载风雨,此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皇权旁落,宦官专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烽烟四起,流民如潮,偌大的帝国如同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舰,在惊涛骇浪中艰难漂浮,随时可能倾覆。
京兆府,华原县。
时值深秋,寒风萧瑟,卷起满地枯黄落叶,也卷不走这片土地上的贫瘠与萧索。城墙低矮破败,街道上行人稀落,面有菜色,眼神麻木。在这乱世苟活,已属不易。
城南一处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少年温韬蜷缩在冰冷的炕角,肚里饿得如同火烧。他年约十五六岁,身材瘦小,面色蜡黄,唯有一双眼睛,滴溜溜转动时,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精明与贼气。
温家早已破落,父母早亡,留下他一人在这世道挣扎。邻里乡亲,见他游手好闲,惯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无不避之如蛇蝎,背地里都骂他是“瘟神”、“贼骨头”。
“妈的,皇帝老儿做不好不如把位置让给我。”温韬啐了一口唾沫,揉着咕咕叫的肚子,眼神在空荡荡、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扫过,最终落在了墙角那堆他平日里顺手牵羊弄回来的、杂七杂八的物事上。多是些不值钱的破铜烂铁,或是些半新不旧的衣物。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一个略显不同的、用旧布包裹的长条物件上。那是他前几天夜里,摸进城里王举人家后院,顺手捞出来的。当时只觉得这包裹用料讲究,沉甸甸的,以为是啥宝贝。他爬过去,三两下扯开旧布。
里面是一个古朴的紫檀木长盒。打开木盒,一股淡淡的墨香和陈旧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是一卷画轴。
温韬有些失望,画这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有啥用?
他悻悻地展开画轴。画卷古旧,绢本设色,已然有些泛黄破损。画中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深山,意境幽远。山涧旁,一座简陋的茅亭内,坐着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那女子侧对着画面,只能看到半边脸颊和窈窕的背影,手持书卷,似乎在凝望山间流云。画工极其精湛,女子虽未露全貌,但那姿态、那神韵,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冷与孤高,仿佛不是凡尘俗世之人。画角有几个模糊的题跋和印章,温韬大字不识几个,自然也看不懂。
“一个女人?”他嘟囔着,想起似乎听人提起过王举人祖上出过官,收藏了些字画。“看着倒是挺好看,可惜不能当饭吃。”
他卷起画,揣进怀里,打算去城里唯一的那家兼营典当和杂货的铺子碰碰运气。然而,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那铺子老板眯着三角眼,对着画轴看了半晌,又嫌弃地摸了摸绢布,最后撇撇嘴:“破画一张,年头是有点,但这品相......啧啧,边都磨损了,墨色也暗了。最多......给你十文,爱卖不卖。”
十文?还不够买几斤糙米的!
温韬气得差点骂娘,这王举人家里当宝贝收着的东西,就值这点钱?
他一把抢过画轴,扭头就走,心里憋着一股邪火。回到那冰冷的破屋,看着扔在角落里那的破烂画,再想到铺子老板那鄙夷的嘴脸,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他越想越气,觉得自己冒着风险偷来的东西,竟然如此不值钱。
“妈的,什么破玩意儿!留着还占地方!”他恶向胆边生,一把将那卷《仕女山居图》抓过来,几步走到屋内那个用来取暖、此刻却冰冷熄火的土灶前,掏出火折子,吹燃,毫不犹豫地就朝画轴一角凑去。
干燥的绢布和宣纸极易燃烧,火苗“嗤”地一下窜起,迅速蔓延开来。就在火焰即将吞噬画中那白衣女子身影的刹那——
“呜......”
一声极其细微、却又清晰无比的女子啜泣声,突兀地在死寂的破屋里响起。那哭声幽怨、凄楚,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委屈与哀伤,直接钻入人的心底。
温韬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手一抖,火折子差点掉在地上。他猛地回头,屋里空空如也,除了他自己,哪有半个女人影子?
幻觉?饿出幻觉了?
他惊疑不定地转回头,看向那燃烧的画轴。就在这时,那哭声又响了起来,而且......似乎就是从画里传出来的!
“呜......公子......为何......要烧了奴家......”声音断断续续,带着烟气缭绕般的虚幻感,真真切切地传入温韬耳中。
温韬头皮瞬间炸开,汗毛倒竖。他活这么大,偷鸡摸狗,不信鬼神,可眼前这景象,由不得他不信。
画......画里的女人在哭?在说话?
强烈的恐惧让他几乎是本能地扑上去,也顾不上烫手,连拍带打,拼命将画轴上的火焰扑灭。画轴边缘已经被烧焦了一小片,冒着青烟,散发出一股焦糊味,但主体部分还算完好,画中那白衣女子的侧影依旧清晰。
温韬心脏狂跳,手里抓着残破滚烫的画轴,眼睛死死盯着画中女子,声音发抖:“你......你是什么东西?!是人是鬼?!”
画中寂静了片刻,就在温韬以为刚才真是幻觉时,那清冷中带着一丝虚弱的女子声音再次响起,这次清晰了许多:“公子莫怕......奴家非人非鬼,乃是被困在这画里的神仙......我名阴山月。多谢公子......救命之恩。”
神仙?阴山月?
温韬脑子乱成一团浆糊,但长期的市井生活让他骨子里有种混不吝的胆气,恐惧稍减,好奇心反而被勾了起来:“你......你真的是神仙?谁把你困在画里的?”
“奴家当然是神仙了!”画中女子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沧桑感,“谁把我困在这里面......我忘记那人是谁了,只知道他是治水的大仙,专门欺负我这种小仙。公子既然能听见奴家心声,便是与奴家有缘。若公子愿助奴家脱离此画,重获新生,奴家......必当厚报,长生不老,富贵荣华,公子可愿意?”
长生不老?富贵荣华?
温韬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这辈子,最渴望的就是不再挨饿受冻,就是能有钱有势,不再被人看不起!“你......你说的是真的?”他咽了口唾沫,将信将疑。
“奴家岂敢欺瞒公子。”画中女子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诱惑,“若公子不信,奴家可先送公子一份薄礼,以表诚意。”
“薄礼?什么薄礼?”
“由此向西,入岐山百里,有一处人迹罕至之地,名曰‘断龙崖’。崖下有一隐秘洞窟,内藏前朝北魏拓跋氏一脉的宗室陵寝。其中陪葬金玉,足以让公子一世无忧。”
北魏陵寝?陪葬金玉?温韬的呼吸瞬间粗重起来。盗墓这行当,自古就有,他自然也听过不少传说。只是他以前小打小闹,最多偷摸点活人东西,还从未想过动死人的墓穴。但“一世无忧”这四个字,像魔咒一样摄住了他的心。
短暂的犹豫和恐惧,很快被对财富的强烈渴望压倒。
“好!我信你!你说,该怎么帮你?”温韬下定决心,紧紧攥着画轴,仿佛攥住了改变命运的钥匙。
......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韬按照画中女子阴山月的指引,准备了干粮、绳索、斧凿等物,独自一人深入了莽莽岐山。一路上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按着那玄乎其玄的指点,竟然真的在断龙崖下一处极其隐蔽的藤蔓之后,找到了一个幽深的洞窟入口。
点燃火把,钻进洞窟,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沿着狭窄的甬道向下,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座规模不大、但规制严谨的石室墓穴。墓门早已被岁月和地质变动损毁,露出里面黑黢黢的空间。
借着火把的光,温韬看到了腐朽的棺椁残骸,以及散落在地的、虽然蒙尘却依旧闪烁着诱人光泽的金器、玉器、还有不少造型古朴的青铜器。他扑上去,颤抖着抓起一块沉甸甸的金饼,冰凉的触感和沉重的分量,让他激动得几乎要晕过去。
是真的!画中神仙没有骗人!
他像发了疯一般,将那些最容易携带、价值最高的金器和玉器塞满了他带来的所有口袋,直到实在拿不动了,才恋恋不舍地退出洞窟。
回到华原县,温韬没有声张,悄悄将大部分财宝藏好,只拿出少量不易引起怀疑的金器,分批到邻县甚至更远的州府兑换成了铜钱和金银。一夜之间,他温韬不再是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小子,他买了粮,置了地,甚至翻修了那间破屋。
然而,乱世之中,怀璧其罪。
他一个骤然暴富的孤身少年,很快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地痞流氓的敲诈,官府胥吏的盘剥,接踵而至。温韬深知,单凭自己,守不住这泼天的富贵,更别提还要去完成那画中神仙所说的、更加匪夷所思的复活之事。
他需要权力,需要庇护。
于是,他带着剩余的、最精美的一批财宝,投靠了凤翔节度使,权倾一时的宋文通(李茂贞)。财宝开路,加之温韬本人机敏善辩,很快得到了宋文通的赏识,被任命为华原镇将,掌管一方兵权。
有了这层官身和麾下几百兵丁,温韬彻底站稳了脚跟。他开始更加系统、也更加猖獗地从事盗墓活动。一方面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搜集画中女子阴山月所说的、复活她所需的材料。
根据阴山月的说法,想要让她这缕残魂脱离画轴束缚,重塑肉身,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
首先,需要集齐《周易》六十四卦象对应的“先天之气”。这先天之气,需由三十二名童男与三十二名童女淬炼而成,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象,缺一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