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陛下的江山,陛下的你
第三章 陛下的江山,陛下的你 (第1/2页)长秋宫内,死寂被打破后,又陷入了另一种更深沉的寂静。
许褚和他的甲士们来时如风暴,去时如退潮,只留下一片狼藉和两个劫后余生的人。那个被吓瘫的小宫女,早已被人拖了下去,不知是死是活。
炭火依旧微弱,但伏寿却觉得,这殿内似乎不再那么冷了。
刘协依然紧紧抓着她的手,那力道之大,仿佛是溺水之人抓住了唯一的浮木。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翻腾着太过复杂的情绪,震惊、疑惑、狂喜,还有一丝小心翼翼的求证。
“皇后……”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嘶哑得厉害,“你……你刚才……”
他想问,你是谁?你如何知道官渡之战?你怎敢对许褚说出那番话?无数个问题堵在他的喉咙里,最终只化为一句满含期盼的呢喃:“梓童,你……”
伏寿知道,这是她必须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获取刘协毫无保留的信任。
她不能说穿越,那只会被当成鬼神附体。她必须给出一个符合当下逻辑,又能彰显自己价值的“完美解释”。
她回握住刘协的手,引着他坐到榻边,目光清澈而坦诚,直视着他的眼睛。
“陛下,您是不是觉得,臣妾像是变了一个人?”
刘协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何止是变了一个人,简直是脱胎换骨。他记忆中的伏寿,温婉贤淑,端庄守礼,却也带着世家贵女的柔弱。在绝境中,她更多的是默默垂泪,与他相拥取暖,何曾有过今日这般临危不乱、辞锋如刀的模样?
伏寿轻轻一叹,眼中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悲怆与彻悟。
“陛下,或许是死过一次,反而看透了许多事吧。”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力量,“这些时日,臣妾身处绝境,日夜惊惧,唯一的慰藉,便是读书与观心。”
“臣妾将宫中能找到的史书,从《春秋》到《史记》,再到《汉书》,一遍遍地读。读得多了,便渐渐发现,这世间的兴衰更替,王朝的起落沉浮,看似千变万化,实则有理可循。人心向背,利害权衡,皆是文章。”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臣妾今日所言,并非得了什么神启,不过是绝境之下的推演罢了。史书读遍,便知兴衰之理;人心看透,便知利害所趋。曹操虽强,却非无懈可击。许褚虽忠,亦有私心可破。一切,皆在情理之中。”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解释了她变化的根源——是绝境逼出来的“大彻大悟”,又将她的能力归结于“读书”和“推演”,完美地契合了她皇后和士族贵女的身份。
刘协是什么人?他是在刀光剑影中长大的天子,聪慧早熟,善于隐忍。他或许无法完全理解这番话背后的现代逻辑,但他能感受到伏寿话语中的真诚与强大的自信。
“读书……观心……”他喃喃自语,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代的是越来越亮的火焰。
他懂了。他的皇后,是在绝境之中,涅槃重生了!
“好!好一个‘史书读遍,便知兴衰之理’!”刘协激动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压抑了多年的郁气仿佛找到了一个出口,“梓童,你……你快与朕说说,依你之见,我们如今,该当如何?”
他终于不再将她当做一个需要保护的妻子,而是当成了一个可以倚仗的盟友,一个……谋士!
伏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她拉住刘协,让他重新坐下,神情变得无比严肃,像一个即将给客户做战略报告的CEO。
“陛下,请恕臣妾直言。我们若想翻盘,第一步,不是要做什么,而是要认清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又没有什么。”
她拿起一根烧剩的炭条,在积了薄灰的案几上,轻轻画了一个“十”字。
“此为‘强弱危局’之法。”她迅速改口,“我们需分析四点:我之强势,我之弱点,我之机会,以及我之威胁。”
刘协看着案几上那个奇怪的符号,听着皇后口中闻所未闻的词汇,眼神专注。
“其一,强势。”伏寿点了点左上角的区域,“我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强势,便是陛下您——大汉天子。这‘汉室正统’的大义名分,是天下所有人心中的一杆秤,是我们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其二,弱点。”她指向右上角,“弱点一目了然:无兵、无权、无人、无钱。我们被困在这宫墙之内,连自己的性命都握于曹操之手,此为最大之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