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未来的谋划
第三十一章 未来的谋划 (第2/2页)然而,前路并非坦途,至少有两个巨大的隐患需要警惕。
第一,便是西门庆。这次赌局,让西门庆颜面扫地,损失惨重。以他睚眦必报、阴险狡诈的性格,绝不可能善罢甘休。明面上的商业竞争,“金状元”现在不怕他。但怕就怕他使出更阴损的招数,比如勾结官府罗织罪名,或者雇佣江湖人士进行暗杀绑架。这个毒蛇般的敌人,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必须时刻提防。
第二,也是更核心的问题,是自己未来的道路究竟该如何选择?是继续深耕餐饮业?
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扩大经营,开分店,搞连锁!将“金状元”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州县,形成一个餐饮帝国。这无疑是一条稳妥且前景广阔的道路。凭借现在的品牌效应和资金实力,完全有可能实现。
但另一个更具诱惑力的想法,也在他心中蠢蠢欲动——酿酒!开酒厂,酿造五粮液!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前世作为五粮液集团的销售经理,他不仅精通销售技巧,更因为公司的硬性规定——所有新入职员工必须在生产车间实习满六个月——而对五粮液的传统酿造工艺了如指掌!从选粮、制曲、拌料、入窖、发酵、蒸馏、陈酿……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身参与过,其中的诀窍和奥秘,他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只有低度酿造酒的时代,如果能将高度数、口感醇香、品质稳定的五粮液白酒酿造出来,绝对是划时代的产品,必然风靡全国,利润将远超一个小小的馅饼店!
然而,开酒厂绝非易事。需要庞大的启动资金(建厂房、购设备、囤原料)、大量的熟练工人、严格的生产管理,以及打通销售渠道。这比开馅饼店要复杂得多,风险也更大。以他目前一万多两的身家,虽然丰厚,但要支撑一个大型酒厂的初期投入,恐怕还是捉襟见肘,必须谨慎筹划,不能急于求成。
除了商业上的谋划,还有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困扰着金海——他个人在这个时代的最终定位是什么?难道一辈子就只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吗?
他不禁想到了武松。按照原著的时间线,算算日子,武松也差不多该办完差事,在回阳谷县的路上了。而自己这个“武大郎”不仅没死,反而活得风生水起。那么,武松自然就没有了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理由,随后也就不会被迫上梁山了。
这一连锁反应,让金海感到一阵莫名的悸动。他的出现,似乎已经开始撬动了命运的齿轮,甚至可能改变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聚义轨迹!一想到梁山好汉们最终的悲惨结局,尤其是招安后的凄凉下场,他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惋惜。宋江的愚忠,朝廷的狡诈,英雄的末路……作为一个知晓结局的后来者,他有时会忍不住想,如果有可能,是否应该做点什么,去阻止那场注定悲剧的招安?去改变梁山好汉们的命运?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自己苦笑着按了下去。改变梁山命运?谈何容易!自己现在不过是个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的商人,靠着一点小聪明和运气积累了些财富。在那些动辄拔柳倒曳牛、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梁山好汉面前,自己算什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影响他们的抉择?恐怕连宋江的面都见不到,就会被当成疯子赶出来。更何况,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贸然介入,或许只会引来更大的灾祸。
“唉,还是先顾好眼前吧。”金海长长地叹了口气,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暂时抛诸脑后。当务之急,是巩固现有的基业,积累更多的资本和实力,同时小心翼翼地应对西门庆可能的反扑。至于更长远的未来,或许要等武松回来,等自己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有利的时机,才能再做打算。
他吹熄了油灯,走出房间。夜色深沉,繁星点点。“金状元”的招牌在月光下隐约可见。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金海握了握拳,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这北宋末年的舞台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第一步,便是利用好手中的资金,让自己先“长高”起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实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