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第1/2页)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盘踞的五层褐色建筑冷酷地矗立在租界与华界的中心地带。楼顶的瞭望塔一目了然方圆数十里的状况。架在楼顶四个角的四挺机关枪和一门火炮居高临下地控制着附近各交通要道。
景腾和王莽从一条条窄鼈鼈的巷子里穿行,剑锋直指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也是淞沪派遣军司令官的指挥部,警戒一定密不透风;从大门进去是不现实的,可以试着从瞭望塔和机枪手的视线盲区(这处灯下黑的区域是敌人容易疏漏的角落,相对比较安全)攀爬至楼顶,干掉上面的人,再设法进入司令部。景腾这样想的时候,王莽取下了枪头的刺刀,枪托放在地上,用砖头将刺刀砸进了枪托。
这是协助他们登上楼顶的工具,只待夜幕降临。
一辆辆战车冒着白烟、嗡嗡作响地从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开出、奔赴血腥的淞沪战场——大场、蕰藻浜……携带各式武器的士兵黯然地跟在后面,大多数人没了开战前的亢奋。
景腾看着远去的日军,决定提前行动——人员和战车走后的一段时间,司令部会忙碌一些后续的事,瞭望塔和机枪手也可能换防,这个时间刚好行动。他和王莽提着步枪,从容不迫地沿着墙边走;楼顶的观察哨看见两个淡定走来的“自己人”,以为他们是走向大门,所以并未在意。
两人走到仓库的窗户前,一个蹲下装模作样地系鞋带,一个向上看。确认楼顶的观察哨没有注意他们,王莽爬上窗户,握紧枪管,举起枪托上的刺刀勾住二楼的窗沿,抓着枪身爬到二楼;站在二楼的窗口,刺刀勾住三楼的窗沿……
景腾站在墙边警戒,解决地面和楼顶可能出现的威胁。
王莽站在了五楼的窗沿,紧贴墙壁倾听,确定楼顶的日本兵没向他这边走,朝景腾做了个安全的手势;景腾和王莽一样借助枪托的刺刀一鼓作气地爬到了五楼的窗沿。检查完枪械,两人用刺刀勾住顶层的围挡,同时向上攀爬,手够到围挡的边缘,猛地跃上楼顶,朝丢掉香烟慌忙调整重机枪射击角度的日本兵射击;瞭望塔里的士兵惊诧之余,探出脑袋一看究竟,被景腾一枪撂倒在地。
枪声和士兵的惨叫惊动了司令部的人;院子里的人紧张地向楼顶张望,反应快的端着枪顺着楼梯往上跑。
“旅长,我们暴露了!”王莽大喊道。
景腾跃上楼顶的一刹那,一眼扫过,已知计划不可能实现,只能疾速消灭眼前的威胁。他丢掉步枪,调转重机枪对准院子朝王莽喊:“我打院子里的,你打从楼梯上来的和从大门出去的,防止我们被包围,打完枪里的子弹立刻撤退。”
王莽朝楼梯扔了颗手榴弹,爆炸过后,抱起重机枪对往上冲的士兵扫射,同时观察并打击从大门迂回的敌人。
院子里两处沙包掩体里的“歪把子”对准楼顶疯狂地射击,压制了楼上的火力。
景腾蹲下,倚靠着墙壁,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突突”的子弹打得墙壁“啪啪”作响,击飞了墙壁上一块又一块的混凝土。
景腾匍匐着把重机枪拖到另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面镜子,拔出腰间的匕首刺穿镜子背面的塑料,举着匕首通过镜子观察着院子里——机枪手停止了射击,但依然瞄准着楼顶;两个军官站在机枪旁对着楼顶指指搠搠,讨论攻击的方法。景腾倏地将机枪架在围挡上,对着军官、机枪手和慌乱跑动的士兵一阵歇斯底里地扫射;打光枪里的子弹,楼下他能看见的活人差不多都变为了死人。没有片刻的犹豫,景腾紧接着抱起最后一挺机枪,扔向了院墙外的梧桐树;笨拙的机枪砸断了几根树枝,慢悠悠地摔在了地上。景腾叫了声王莽,从楼顶飞快地起跳,落在梧桐树上,再跳到地上,一刻不停地收拾机枪,趴下瞄准,朝从大门跑过来的士兵射击。王莽对着楼梯上来的敌人打完最后一梭子弹,将枪口对着楼梯口。他这么做,衠是想给敌人造成楼上还有人的错觉,迟滞敌人上楼顶的时间。
王莽跳向梧桐树,落地后大声呼喊、俟望着景腾;景腾起身,和他消失在来时的华屋秋墟内……
二十个身手敏捷的日军特战军人紧紧尾随着。
来到一处残破的早餐店,景腾和王莽停了下来。急切而来的脚步声提醒他们:追兵即将到来。景腾拖出墙角的五六袋面粉,以掌为刀,从中间劈开,提起口袋,将面粉抛洒向空中;纷纷扬扬的面粉漂浮在空中,像突然升起的大雾,使人视线模糊。王莽抓起四袋面粉,走到隔壁的房间,抛撒面粉。追兵见到白茫茫的一片,迟疑了一下,不明就里地对着浑沌的房间煞有其事地放了几枪,一头钻了进去;躲在墙边的王莽拉掉手榴弹的引线,并排放在一起,破窗而出。两声巨响之后,迸裂的弹片撞击在了一起,产生了炙热的火花,引爆了洁白的粉尘,撕碎了穿越朦胧的日军特战军人。
王莽奔至会合的地点,景腾已在废墟的尸体旁捡来两支步枪和几颗手榴弹;他接过一支,蹲下不动声色地观察,确定没有敌人跟随,两人消失在了断壁颓垣。
越来越焦灼的战事冰释了中国各军阀之间的前嫌——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粤军、桂军、川军……纷纷赶来增援死伤惨重的中央军。
口径达305毫米、代号“特二十四榴”的重炮射程可达一万多米,威力巨大。十月下旬,日军为攻克大场,将中国军队的战线劈成两段、己方的军队合为一处,用上了这件秘密武器,和二十四门150毫米榴弹炮一起;一时间,大场在颤动,淞沪在颤动,地裂山崩般!
杨绎率领的宪兵,从罗店一路打到了大场;斩杀了几百名日本士兵的同时,王敢和另外四名宪兵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和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勇敢站出来的同胞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