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大忽悠的自我修养
第20章:大忽悠的自我修养 (第2/2页)要是这次设备的事能批下来,咱们厂的外贸订单起码能翻上一番。
咱们厂就不用去和白沟的那些小作坊抢食儿吃了。”
没错,这就是耿红生这么迫切想要购置设备的原因。
在现如今的1980年,普通老百姓购买箱包这种轻工业制品,除了要付钱之外,还需要额外支付工业券的。
和购买大多数这个时代的工业品一样,除了少数几样例如文具、钢笔这些日常的小物件,几乎样样物品都离不开工业券。
而这个时代的工业券又极为稀缺,是城里职工按照工资比例发放的,每二十元的工资,才配额发放一张。
可花起来却是非常的容易,小到毛巾、毛线、铁锅、电池这些日常用品,大到手表、自行车、电视这种大件,无不需要凭券购买。
就比如一辆这个时代年轻人喜欢的飞鸽自行车,就需要花费30张工业券,要集全家人之力,攒上几年才能攒够,那难度一点都不比后世买车来得低...
你还别嫌贵,换成乡村大队里的农民伯伯,根本就不发工业券,你想买都买不了。
只能花高价,去买城里人淘汰下来的二手货。
也正是因为工业券稀缺的原因,现在的城里人一般都会将工业券攒起来,去购买家中所需的大件,亦或者是买那些必须要买的物件。
对于箱包这样的物件,以前是能不买就不买...
可近两年箱包行业,却悄然发生了转变。
就在他们临市的一个小镇子上,突然出现了大量制作箱包制品的小作坊,还形成了自发的集市。
不仅吸引了很多附近的人,甚至他听说连临省的一些小摊贩都特意跑到那里去进货...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镇子上生产的箱包不仅款式多、便宜,还不要工业券。
最可气的,连他们厂子生产的几款主力产品,在那个集市上也都有更为便宜的仿制产品...
就因为这个原因,本来一向都是厂家说了算,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生生给他们厂的货、快干滞销了...
别以为这个年代的国营厂子就不会倒闭。
很多厂子经营不下去了,照样会关停并转...
虽然职工的铁饭碗不会丢,但谁愿意自家厂家属院待得好好的,被安置到其他厂子去给人家当受气的小媳妇去...
其实,事态还没到耿红生想的那般严重。
起码靠着吃老本,在苟上几年肯定没问题,等几年后指不定他早都被调走了。
奈何耿红生是打小就在厂里长起来的,对厂子有真感情,当然不可能看着厂子一步步慢性死亡。
所以就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能赚外汇的外贸单子上。
那帮白沟的小作坊就是在牛,也卖不到国外去...
但光靠他们现在的这点外贸单子,根本养不活厂里的几百号人,想要更多外贸单子就只能购买设备逐步升级...
可他刚想迈出第一步,就卡住了...
就在耿红生脑中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胳膊却被旁边的助理推了一下,小声提醒道:
“厂长,那个罗同志出来了...”
耿红生的思绪被小助理的声音带回现实,他一抬头,果然发现罗军已经从轻工厅领导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他迫不及待的小跑过去,对刚出来的罗军问道:
“怎么样?罗同志,领导怎么说?设备批下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