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盐碱地(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561章盐碱地(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1/2页)孙亚军点了点头:“朝阳同志主动请缨,勇气可嘉。
而且大兴煤矿也在苏北,由他联系督导苏北专区,有利于工作的延续和深化。我同意。”
其他常委见两位主要领导都表了态,也纷纷附和。
“好!”周明光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
由朝阳同志具体联系和督导苏北专区的农业工作,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务必尽快打开局面!
全省农业的统筹协调,暂时还是由亚军同志和我这边先顶起来,朝阳同志这边出了经验,我们再全省推广。”
他看向陈朝阳,语气缓和了些:“朝阳,苏北就交给你了。有什么困难,随时向省委,向我和亚军同志汇报。”
陈朝阳站起身,神色肃然:“请省委放心。”
会议结束后,周明光走过陈朝阳身边时,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朝阳同志,担子不轻啊。有困难不要一个人担着。”
陈朝阳微微一笑,语气谦逊:“明光书记,我只是觉得,工业和农业,就像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苏北这个轮子现在有点慢,我试试看,能不能给它加点油,让它转得快一点。”
望着周明光离去的背影,陈朝阳心中清明。
他主动选择苏北,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省委的工作安排,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那个尚在保密勘探阶段的江都,正在苏北专区的辖区内。
掌握了苏北农业的指导权,他就能更名正言顺、也更深入地介入那片土地的未来规划。
工业的血液与农业的根基,注定是一股无法撼动的力量。
一九五一年,清明已过,苏北平原上却感受不到多少春暖花开的气息。
风从广袤的田野上刮过,卷起的不是泥土的芬芳,而是一股咸涩味,裹挟着地头返碱泛起的白色盐霜,打在脸上,粗糙得像磨砂。
两辆沾满泥泞的吉普车,沿着灌溉渠边坑洼不平的土路,颠簸着驶入了阜宁县地界。
车里,陈朝阳透过车窗,沉默地注视着外面大片荒芜的景象。
有些田地勉强种着春玉米,苗出得参差不齐,矮小枯黄;
更多的土地则直接裸露着,白茫茫一片,只有几丛耐盐的蒿草在风中瑟缩。
“陈书记,前面就是王家庄了。”副驾驶座上的苏北专区农业局长李长河回过头,语气带着小心,
“这一带是咱们专区盐碱最重的‘老碱窝’之一,地不好种,庄户人家日子也艰难。”
陈朝阳“嗯”了一声,目光依旧锁在窗外。
眼前的景象,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
这与他在另一个时空记忆中,那个河网密布、稻浪千重的“苏北粮仓”形成了惨烈的对比。
时代的重压,具象为这片无边无际、病恹恹的土地,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停车。”他忽然说道。
吉普车在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的渠边停下。
陈朝阳推门下车,脚下是一片闲置的耕地,土壤板结得厉害,裂缝纵横,白色的碱痕清晰可见。
几个老农正聚在田头,对着地里稀稀拉拉的玉米苗发愁,听到车声,都拘谨地望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