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7章 不是战术是战略
第 537章 不是战术是战略 (第2/2页)不过,具体内容的‘度’需要把握,既要鼓励前瞻性思考,也要注意与当前我军建设实际相结合,避免造成‘现有后勤工作无足轻重’的误解。”
院长一直静静地听着,未置可否。
直到大家基本发表了看法,他才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学员,沉思了片刻。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睿智平和,做出了总结性的评价,话语虽轻,却分量十足:
“陈朝阳同志今天讲的,不是战术,是战略。
不是对当前问题的修修补补,是对未来国防形态的一种构想和探索。”
他顿了顿,继续道:“有人说他超前,我说,搞军事理论研究,就是要有一点超前意识。
不能等到敌人把新式的武器、新的战争样式摆到我们面前了,我们才开始琢磨。
那样就晚了,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
“他提出的‘大后勤’、‘军民融合’,其本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人民战争’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过去,我们依靠人民的小车、担架,推赢了淮海。
未来,如果我们能依靠人民建立的强大工业体系、标准化的物资生产、高效的国家动员能力,那么我们将赢得的是什么?
是更高层次、更具决定性的胜利。”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深远的考量:
“当然,同志们担心的实际问题也存在。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我们现在还达不到他描述的那种程度,很多基础工作还非常薄弱。”
“但是,”他话锋一转,强调道,“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
朝阳同志指出了这个方向——国防建设必须深深植根于国家综合国力之中,军队的战斗力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组织效率必须融为一体。
这个方向是正确,是富有远见的。”
“我的意见是,”他最终定调,“可以将这些观点,作为高级指挥班和参谋培训班的研讨课题,不急于下结论,
鼓励大家结合我军实际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进行深入辩论和思考。
真理越辩越明。
同时,在后勤教学中,要开始有意识地灌输标准化、通用化和依托国家资源的理念。”
“至于朝阳同志本人,”院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能从地方工作的实践中,提炼出对军队建设如此有启示性的观点,说明他是真正在思考,善于融会贯通。
这种能力,非常可贵。”
这番话肯定了陈朝阳理论的战略价值和前瞻性,也指出了其与现实结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一位卓越军事家和教育家的平衡与智慧。
他没有全盘接受,也没有轻易否定,而是为其留下了生长和发展的空间。
这次讲课,是投入军事学院的一颗思想巨石,其激起的涟漪,必将深远地影响未来许多年军队对于后勤、对于国防建设的思考。
陈朝阳的名字,也随着这堂超越时代的课,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众多未来将星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