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选择一个人
第77章 选择一个人 (第2/2页)余夏的声音斩钉截铁:“可是,她达成目标的方式,我不认同,更不会选择。换作是你,你会选择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你系统的关键组件吗?”
这番冷静而锋利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逻辑指令,瞬间冻结了江静知之前的欣慰与一厢情愿。她握着手机,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回应。
那份“乐见其成”的喜悦,此刻显得如此浅薄和自以为是。
最终,她只低声回了一句:“我懂了。”
视频挂断,手机屏幕暗了下去。江静知拉开床帘,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流动,像一串串无法解读的数据流。
余夏那句冰冷的诘问在脑海中反复回响:
“换作是你,你会选择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你系统的关键组件吗?”
夜色无言,她陷入了更深邃的漩涡。那么,我的标准呢?我的系统核心,又该由怎样的“代码”构成?
她忽然意识到,她一直在潜意识里遵循着默认的“社会程序”——人到了一定阶段,就应该“成双成对”,就应该寻找一个“伴侣”来完善自己的人生系统。
她为余夏和应婉婷的可能而欣慰,甚至为自己曾经的阻挠而愧疚,本质上都是被这套“程序”驱动着。
可余夏的话像一道强光,照见了这个预设的漏洞。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个人”呢?为什么不能就“一个人”呢?
她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从父母离异后的独立,到独自上大学、做家教负担生活,再到如今在实验室里找到归属和价值感……她的系统,其稳定性和效能,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接入之上的。
相反,正是那些独处的、自我建设的时刻,赋予了她最核心的韧性和力量。
金老师的话也在耳边响起:“真正的完整,是先成为自己这座大厦坚实的地基,而不是急于寻找另一座大厦来依靠。”
她开始审视自己对“恋爱关系”的渴望。
那究竟是源于内心的真实需求,还是仅仅源于对“常态”的模仿和对“孤独”的恐惧?
如果她的系统目前运行良好,能够独立处理情绪、实现目标、创造价值,那么强行接入一个可能带来兼容性问题、甚至需要她降低核心标准才能运行的“组件”,难道不是一种冗余和风险吗?
“一个人”,从来都不是“缺陷”或“过渡状态”,它本身就可以是一个完整、稳定且高性能的系统配置。
想通了这一点,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清晰感涤荡了她。她不再被那个“必须成对”的幽灵所追赶。
她的价值,她的完整性,无需通过另一个人的选择或认可来证明。
未来的路,无论是独自探索,还是双向奔赴,她,都拥有选择的绝对权限。
夜色依旧深沉,但江静知心中的数据流,已然完成了静默而关键的重组与升级。她关上台灯,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