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他也玩电脑
第70章 他也玩电脑 (第1/2页)王俊波十七岁,高三学生,样貌是王劲的年轻翻版,带着少年人的腼腆,匆匆打过招呼便缩回了自己房间。
与余夏截然不同,他对生物学毫无热情,饭桌上听江静知聊起专业话题,很快便直言“没意思”。
不过,当触及她“Q大学生”的身份时,他眼神里还是藏不住地流露出一丝羡慕。
母亲和继父总是不失时机地叮嘱王俊波“多向姐姐请教”、“学学姐姐”。
一天晚饭后,江静知主动问王俊波:“学习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一旁的王劲立刻皱眉道:“其他科马马虎虎,都能混个中上游。就是这英语!次次拖后腿!补习班从小上到大,嘴里也能蹦几句,可就是不背单词!不记语法!”
“哪个中国人说汉语还要先学语法?”王俊波脖子一梗,立刻反驳,振振有词。
“你看你看!还犟嘴!心思全在玩电脑上!怎么劝都不听!”
“劳逸结合懂不懂?谁受得了整天学学学!我不是还拿奖了嘛!”
“那个奖有什么用!”
眼瞅着父子俩又要呛起来,江静知连忙岔开,转向王俊波:“自然拼读学过吧?”
“小学学过。”王俊波不耐烦的答道。
江静知拿过他的英语单词书:“我们来把这些词按发音规则分分类,看看哪些是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哪些是不规则的,需要特别记忆。其实很多‘例外’,也能找到点小规律。”
她花了一晚帮他梳理单词体系,又用了两天时间带他用词根词缀规律记忆,接着引导他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
她摒弃机械抄写,要求他反复朗读句子、英中对照理解,直到形成惯性反应——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只需重点攻克少数的不规则词。
这种方法大大消解了死记硬背的枯燥。王俊波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一改刚开始的敷衍,竟也投入进去。
得益于辅导余夏和江静轩的经验,江静知深知这个年纪的男孩是“顺毛驴”。
她对王俊波从不批评指责,连眉头都很少皱一下,语气始终温和包容,但要求却绝不放松,总能让他觉得“再坚持一下就能更好”。
当方法对了路,成就感随之而来,即便是基础薄弱的孩子,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王劲看到儿子竟能安安静静地跟着江静知学单词,不禁对肖潇感叹:“还是学霸‘老师’有办法。”
随着与王俊波关系的拉近,江静知在这个新家里也感觉自在了些许。
周末,她去赶了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
省体育场内人山人海,几乎每个企业展位前都排着长龙。
她心态平和,逐个展位浏览。
视野豁然开朗:这里除了医疗行业,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的中小型企业也给生物学专业提供了不少机会,这些在Q大以高科技、大企业为主的专场招聘中反而较少见。
她仔细记录职位要求、薪资待遇,也旁听求职者的提问,内心不断思考着:我能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她不急于找到答案,但眼前的景象让她看清了两个现实:一、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二、Q大光环并非万能通行证,许多企业顾虑留不住高端人才,或直言“庙小供不起大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