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举荐!
第三十二章:举荐! (第2/2页)“马卿你……”
“陛下,末将确实不谙生财、理财之术。不过陛下身边就有此中人材,又何必舍近求远?”
眼见小皇帝脸上怒意浮现,马祥麟不等其再次开口,赶紧来了招祸水东移。
“什么,朕身边便有如此人材?”
自古以来但凡是当皇帝的,要的都只是结果,朱由校自然也不例外。
听到马祥麟这言之凿凿的推荐,脸上刚刚浮起的怒意,瞬间便化为了惊讶跟好奇。
“回陛下,末将不敢有半分虚言。若论生财、理财之法,整个大明就没有比魏公公更精通此道的了!”
既然你们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在方从哲等人同样好奇的目光中,信誓旦旦的马祥麟,转头就望向了小皇帝身旁躬身站立的老太监。
“什么,马卿说的那个人是忠贤?”
“好啊,你这老货平日里口口声声要为朕分忧。怎么真到了有事之时,就不知道主动向朕进言献计呢!”
不出马祥麟所料,听到他的推荐,原本还满脸惊讶、好奇的小皇帝,只是微微一愣,随即便笑骂着望向了旁边形质丰伟的老太监。
不用说,这名单看外表绝对不像太监的家伙,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后世网络上十分流行一个观点,那就是‘忠贤不死,大明不灭’。
虽然夸大了些,但就天启朝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来看,却也还是有些道理的。
毕竟魏忠贤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就捞钱方面的手段而言,可是比那些‘正人君子’强多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魏忠贤捞钱的对象,正是那东林党和一众官员后面的富商大贾、士绅阶层。
从这些真正有钱的‘民’身上捞钱,不但充实了国库,更是间接的缓和百姓矛盾。
而这也是天启朝魏忠贤生祠遍地、阿谀奉承成风,却还能取得宁远大捷这等军事胜利的原因。
马祥麟举荐这家伙,也算是顺应历史、顺水推舟而已。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避免步他的后尘,被日后的东林党和所有官员记恨整治。
“皇爷,奴婢不过是个卑贱的残缺之人。就算有些个笨办法,又哪敢在这经筵之地擅自开口。”
魏忠贤是什么人,那可是极其擅长抓机会的。
如今已基本掌握内廷,正想在外朝扩展势力的他,哪会放过这个机会。
满怀感激的飞快瞟了马祥麟一眼后,当即便泪眼婆娑的跟小皇帝打起感情牌来。
“忠贤果真是……”
“陛下,臣等方才不过是跟马统领开个玩笑。这筹集粮饷之事,以老臣之见,还是交由外廷来操办为好。”
“启禀陛下,先前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时,所需要粮饷便是由兵部在办理……”
大明朝的文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当然是内廷插手外事了!
眼见小皇帝就要把此事交给魏忠贤,刚刚还想拿马祥麟当出头鸟的方从哲等人,赶紧连连主动请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