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赐谢秋芝‘翰林院特聘丹青供奉’之职
第521章 赐谢秋芝‘翰林院特聘丹青供奉’之职 (第1/2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桃源村里正谢忠,带领村民,勤恳耕作,勇于试种‘百日收’新稻,获此祥瑞丰收,敢为天下先,其功可表。特赐封尔为‘农事司丞’,正九品衔,仍兼桃源村里正,赏银三百两。另,桃源村全体村民,勇于尝试,勤于农桑,赐‘勤勉农桑’匾额一块,悬挂于村祠,赏村中公账白银两千两,御制精钢镰刀一百三十把,每户一把,以彰尔等收割‘百日收’之勤勉,加赏上等健牛三十头,助益村中牛马车站运营,便利乡里。望尔等再接再厉,永为楷模。钦此!”
这道旨意,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虽然农事司丞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官职,在官制中,只是入门级别,但关键在于它能让谢里正从一个平民变成了有官方身份的“臣”,实现了阶层的跨越,说的直接点,就像是皇帝亲点的农业示范村村长。
“里正爷也当官了!农事司丞!”
“咱们全村都有赏!还有匾额!”
“镰刀!还是御制的精钢镰刀!这可比俺家那破铁片子强多了!”
“嘘,小点声,要是让谢铁匠听了去,小心他下回不接你家的活儿......”
“每户都有!皇上连咱家有几户都清楚!”
“三十头健牛!咱们牛马车站这下可威风了!”
“以后租车送货就更方便了,这赏赐实在!”
“皇上圣明!真是想到咱庄稼人心坎里去了!”
“皇上万岁!皇上圣明!”
谢里正老泪纵横,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一个乡下老头子还能有官身,虽然只是正九品,但那是皇恩浩荡啊!
他带着哭音,重重叩首:“草民……不,臣谢忠,携桃源村全体村民,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的村民们也跟着激动地高呼万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狂喜。
就在大家以为,今天的赏赐正式结束的时候。
福顺公公深吸一口气,展开了最后一道,也是最为特殊的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立言之功,不在显达,而在明心见性、烛照幽微。翰林院掌院学士沈砚所纂《浮世录》,既有治国之深谋,更见恤民之实录,振聋发聩,足为当世之镜鉴。
然而文字所述,终需丹青所绘,方能令不识之民,亦生共鸣。
《浮世录》画功卓绝,朕之赏赐虽迟但到。今特颁此恩荣,正式下旨,以表彰谢秋芝之功。
今有云槐县桃源村谢氏女秋芝,秉慧质于心,运灵秀于笔。其所作《浮世录》插画,不泥古法,独辟蹊径,以形写神,以墨传真。使灾民之悲,吏治之恶,皆呼之欲出,如闻其泣,如见其血。朕览其画,如临其境,深恻于怀,如闻警钟长鸣。
朕更闻,谢氏女秋芝近来正为《大宁桃源蒙学》诸书绘制插画,笔触生动,意趣盎然,于启蒙教化之功,润物无声。此等裨益文教、嘉惠学童之劳,朕心甚慰。
其画虽署‘芝芝’之号,然笔力千钧,不让须眉,实有‘半仙之笔’之誉,当得朝野共仰,士民同钦。”
圣旨念到这里,全场已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极高的评价震住了。
皇帝不仅知道谢秋芝,还如此推崇她的画作!
甚至连她“芝芝”的署名都知道!
福顺公公继续宣读,语气更加激昂:
“夫画艺精微,未许男儿独步,才华辉光,何曾因女子减色?谢氏以红妆之质,运扛鼎之笔,助此经世之作,其功至伟,其艺可传。特此明诏天下:
赐谢秋芝‘翰林院特聘丹青供奉’之职,职比七品,准其居家创作,不入画院拘束,享官俸,专司典籍绘事。即日起,凡《大宁桃源蒙学》及后续官修启蒙文教书籍之插画事宜,皆由谢秋芝主理,著礼部每月定时将书稿送至其宅,按例完成,务必使图文并茂,广启童蒙。
赐御制‘神悟丹青’匾额一方,悬于其宅,以彰其艺。
赐内府所藏《历代名绘集成》一部、澄心堂纸百幅、宫中御用墨锭十方,上等紫毫笔二十支,助其挥洒才情。
准其画作独立成集,刊行天下,广传于世。另赐金银、彩缎、宫花等物,依制颁赏,以资嘉奖。”
最后,福顺公公的声音带着一种宣告天下的恢弘气势:
“朕今此举,非为私赏,乃为公心。愿自此,天下之士,无论男女,但有所长,皆得施展,共励于清时。谢氏其勉之!愿卿永持此笔,丹青写尽天下意。通告天下,周知此意。钦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