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谢秋芝的神作“荷塘广告画”
第493章 谢秋芝的神作“荷塘广告画” (第2/2页)台内,一位衣袂飘飘的士子正倚栏而坐,手执书卷,面前竹制小几上摆放着清茶与刚刚采下的、带着长长茎干的莲蓬。
他的目光并未落在书上,而是含笑望着台下荷叶间一艘正在穿梭的小舟。
小舟上是一名桃溪村的粗布衣少女,正笑着递上一把新采的莲蓬。
画面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互动感。
广告语写:“竹榭凌波,清风徐来。一卷书,一盏茶,一蓬新莲,便是人间好时节。”
第三幅,《莲动渔舟·收获篇》。
视角放低,近乎平视水面。
一艘轻巧的扁舟推开层层碧叶,缓缓驶来。
船头堆满了新采的莲蓬,饱满欲裂。
撑船的粗布衣少女笑容灿烂,手臂抬起伸向画外,仿佛正要将一支最大的莲蓬递给画外的观画者。
阳光透过荷叶缝隙,在水面和人物身上洒下斑驳的光点,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与活力。
广告语简洁而诱人:“舟行碧波上,莲动一池香。桃溪新莲,等你来采。”
第四幅描绘的是雨后荷塘的奇景。
天色将晴未晴,荷叶上滚动着硕大的水珠,衬得荷花更加娇艳欲滴。而最画龙点睛之笔,是横跨整个画面、连接远处村落与近处荷塘的一道七彩长虹。
彩虹之下,水汽氤氲,将整个桃溪村笼罩在一片仙气之中,美得不似人间。
广告语也带着一丝神秘与诱惑:“雨洗千荷净,虹飞百媚生。桃溪之奇,不止于画。”
后续的六幅画,她则分别捕捉了“月下荷塘”的静谧、“荷塘鳜鱼肥”的丰饶、“孩童戏莲”的童趣........等等。
十幅广告画,每一幅画,她都极尽巧思,将现代绘画的光影、透视、色彩构成与古典国画的意境、留白、笔墨韵味完美融合。
丙烯颜料体现出工笔的精细,水彩的晕染营造着写意的空灵。
画中的色彩比真实的场景更饱和、更梦幻,光影对比更强烈,人物表情更生动传神,力求达到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视觉震撼效果,让看惯了传统山水画的古代人,也能在第一眼就被牢牢抓住眼球。
当她终于放下画笔,满意地审视着这十幅广告画中的第一幅时,已是深夜。
谢秋芝后退两步,满意地端详着刚完成的《夏至桃溪·入梦篇》。
画中确实将桃溪村夏日荷塘的仙境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仿佛已经看见文人墨客们在这幅广告画前驻足惊叹的神情。
可看着看着,她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对着画作自言自语:
"这......会不会太过分了?简直是把滤镜开到了十级,美颜拉满啊!"
她歪着头看着画,越想越觉得好笑,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营销案例:
"什么'小九寨沟'、'小瑞士'、'小圣托里尼',最后去了才发现就是个普通路口、小土坡。"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桃溪村的荷塘底子好,天气好了,自然就是仙境级别的景色,经得起这么'包装'!
再说了,她这顶多算是'艺术加工',比起那些把荒地说成秘境、把水坑P成湖泊的,可良心多了。
就算有人说是'照骗'又能怎么样?
先把人吸引过来,等他们真到了桃溪村,亲眼见到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闻到那醉人的莲香,坐在水榭里品尝新鲜的莲蓬......怕是只会觉得,这画还是太保守了呢!
谢秋芝自我攻略完毕,最后满意地盖上了颜料盒:
"好的广告,就是要让人心生向往。我这可是在帮大家发现美、体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