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神秘的脚踏打谷机
第472章 神秘的脚踏打谷机 (第1/2页)白衡看着眼前这二十多名风尘仆仆的师生,再想想楼上已经入住的县令一行。
他无奈的说道:“石山长,各位先生,实在抱歉。本店客房有限,今日县衙的各位大人已先行入住,眼下……二楼只剩下五间上房与三间普通客房了。”
师生们闻言,顿时一阵小小的骚动。这么点房间,怎么够二十多人住?最多只能安排一半。
来人是沈砚的启蒙恩师石坚,白衡自然不会不管他们,白衡继续道:
“若是诸位不嫌弃,小店后院还有几间存放干净被褥的库房,可以临时收拾出来,铺上席子,再配上干净的被褥,打个地铺,虽说简陋些,但胜在干净宽敞,也能遮风避雨。不知……”
石山长捋着胡须,看了看身后那些年轻学子们,他们脸上虽有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接受。他本就是带他们来体验民生、吃苦学习的,住地铺似乎……也别有一番意味?
他沉吟片刻,便爽朗一笑:“无妨!能有片瓦遮头便可!那就麻烦掌柜安排了!”
白衡松了口气,连忙躬身:“石山长海涵,我这就让人去准备!”
白衡心里也明白,这倒不能全怪谢先生当初设计时房间留得少。
实在是自家二爷建这淮月楼的本意并非盈利,那十二间客房已是二爷能接受的、不至于太过喧闹的极限了。
只是没料到,这桃源村的发展势头如此之猛,吸引来的访客远超预期。
不过,若日后淮月楼当真日日如此爆满,村中那些盖了青砖瓦房、条件不错的人家,自然会看到商机,开放几间屋子做民宿接待客人,倒也不用过于忧心未来的接待能力。
于是,崇实学院除了石山长和先生们,其他学生便在淮月楼的后院库房里,体验了一把“接地气”的住宿方式。
安顿下来后,石山长立刻召集学子,在清川河畔开始了实地教学。
他首先将众人带到清川桥上,指着带尖角的桥墩讲解:“此非装饰,乃为分水破浪,减轻冲击。”
又引导学子观察桥拱,“每石相握,共承其重。此桥选址、构造,皆深谙营造与水土之性,是实干家的手笔。”
书本上的“分水尖”、“拱券结构”在学子眼前变得真切起来。
随后,众人来到日夜运转的多功能水车前。
不管见过多少次这个庞然大物,石山长都难掩激动,细致剖析其中精妙:
“看这水轮凹槽,形同勺斗,盛水多,倾水畅,取水之效倍增!再看齿轮连杆,化转动力提压,一力可驱数用,真乃物尽其用之典范!”
谢文藏在人群中,被夸得脸颊发烫,身旁的谢吉利不停用肩膀轻碰他,暗自发笑。
最后,石山长望着沉思的学子,语重心长地总结:“学问在书本,更在田间与工匠的巧思之中。读万卷书,贵在能致用,此方为求真之道。”
夕阳为水车镀上金辉,流水与齿轮和鸣。
这节河畔的户外课,让崇实学子们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日:正是“百日收”开镰收割之日,谢家雅院一大早已经是一片忙碌景象。
李三煜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归拢到一起,李月兰带着谢秋芝往大竹篮里装汗巾和装水的大茶壶,其他几个“皇表弟”被派去了牛马车站租用今天拉粮食的牛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