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地笼漏了
第207章 地笼漏了 (第2/2页)在谢广福清晰的结构把控和张秋笙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细节补充下,竹楼二层的楼板铺设和立柱安装工作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惊喜连连。
眼瞅着二层的主体框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众人都干得格外起劲。
然而,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个被高速进度暂时掩盖的问题,终于在这天下午浮出了水面。
谢广福正指挥着两个桃溪村的汉子固定最后一根二楼的主梁,张林木则在楼下仔细检查着底层结构的稳固性。
他拿着一个小锤子,这里敲敲,那里听听,眉头渐渐锁紧。
忽然,他停在了靠近未来茶室中心的一根主承重柱的石墩基座旁,蹲下身,用手扒开基座边缘的浮土,又用锤柄往下探了探,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站起身,朝着二楼喊道:“广福兄弟!你下来一下!”
谢广福听到老张头语气不对,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从竹梯上下来:“咋了?有啥问题?”
老张头指着那石墩基座周围的地面,沉声道:“广福兄弟,咱们昨天光顾着往上赶进度,立柱子、架大梁,这地笼……是不是忘了铺了?”
“地笼?”谢广福一愣,随即猛地一拍额头,“哎呦!瞧我这脑子!”
地笼,也是竹楼的地下通风隔潮层,通常是在地基和桩基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就应该及时铺设的。
它就像是给竹楼穿上了一双“透气防潮的鞋”,能有效防止地面的潮气和水汽直接侵蚀竹材,是保证竹楼寿命的关键一步。
昨天因为进度太快,大家都沉浸在立起框架的喜悦中,竟然把这最基础却至关重要的一步给忘了!
今天又一心扑在二层结构上,更是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直到老张头这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仔细检查,才发现了这个疏漏。
张秋笙也闻声走了过来,脸色也凝重起来。
他蹲下身看了看基座下的情况,低声道:“确实……现在所有柱子的压力都已经压实在了,基座周围的土也被踩夯得结实。若是现在再挖开铺设地笼,难免要松动基座,恐怕……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谢广福的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这确实是个麻烦事。
竹楼本身的重量虽然不如砖房,但对基础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现在已经架设到了二层,再大规模动基础,风险不小。
“怪我,怪我!”谢广福有些懊恼,“这些天有些兴奋,光图快,把这事给忘了。”
老张头摆摆手:“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想想怎么补救。地笼不能不铺,不然你这竹楼底下不透气,夏天返潮,冬天凝露,再好的竹子也扛不住几年。”
三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都在飞快地思索着,连桃源村的几个汉子也停下了手里的活,乖巧的蹲成一排,眼巴巴的看着这几个技术大拿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