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女人孩子才能领粥水
第44章 女人孩子才能领粥水 (第1/2页)说完,把一个密封的黑色细竹筒放在桌子上。
沈砚“嗯”了一声,目光掠过窗外昏黄灯火,淡淡吩咐:“我等会再看,你安排人送十个馒头、两桶水给谢家,别惊动旁人。”
展风领命,心里却犯嘀咕——主子竟亲自吩咐送粮送水,看来那武艺高强的谢锋在主子心里分量不轻,又想起那块送出去的乌木令牌,直觉告诉他,谢锋以后肯定会成为他的同僚。
下房内,矮桌上的锅碗水杯还没来得及收拾。
忽听“笃笃笃”三声轻叩,小二谄媚的嗓音隔着门板传来:“客官,沈大人赏的馒头、清水到了。”
屋里瞬间炸锅。
李月兰手忙脚乱去收拾矮桌上的东西,谢秋芝反应最快,抓起锅碗闪身进了空间。
等终于收拾好,门开一条缝,小二笑眯眯递进两桶清冽井水、一屉雪白馒头,分量与店中卖的一毫不差。
“沈大人说了,路上辛苦,给诸位添口粮。”
小二特意把“沈大人”三个字咬得清楚。
谢家人面面相觑。
李月兰连声道谢,接过东西,小二一走,四人围着桶和屉子发呆。
谢文掰开一个馒头,松软雪白,与自家买的粗粮馒头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谢秋芝眨眨眼:“看来招安的心真没死……”
谢锋叹口气:“吃人家的嘴短,这人情比欠银子难还。”
这人情,比驿站的水还沉。
夜深了,谢锋又回到了板车上,谢广福也回到下房睡觉。
里正佝偻着背,坐在板车辕上,手里举着水囊慢慢喝,是刚才新得的井水。
“锋哥儿,”他声音发哑,“再这么走下去,咱们谢家村怕是要折一半。今儿又抬出去两个,脱水,高热,眼看就不行了。”
谢锋枕着胳膊躺在板车板上,望着满天星斗。
“办法也简单,”谢锋压低声音,却比夜风更稳,“进了汝阳府,咱们把公账全部换成麦麸、粟米和清水,能买多少买多少。
每天晚上支锅,只给本村放粥,领粥时只能老弱妇孺本人到场,壮汉代领不给。那些汉子想天天领粥,就得让自家女人孩子活着,饿着渴着就断了下顿,粥一断,他们的劳力也喝不到汤。如此一来,谁还敢把老婆孩子半道丢下?”
里正攥着烟袋,额头青筋直跳:“可二十一两全砸进去,以后村里就空了!”
“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就是咱的女人和孩子;只要人在,银子还能再挣。
要是人没了,金山银山也是坟头土。”
里正沉默半晌,终把烟袋往地上一磕:“成!明日我就找三爷、六爷拍板——哪怕把公账花得见底,也不能再死人了。”
第二天一早,谢里正找到族老三爷和六爷先把昨夜谢锋的打算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到汝阳府后,把公账二十一两银子一次花光,全买麦麸、粟米、清水。每天傍晚支锅放粥,只给本村老弱妇孺本人领,壮汉代领不给。粥一断,壮汉也饿肚子,便不敢再把女人孩子扔在半路上。”
话音落下,族老们一时鸦雀无声。
谢三爷用拐杖在地上顿了三下,声音沙哑却有力:
“当年我领头开荒,靠的就是‘强的背弱的,弱的撑强的’。如今荒年,再讲一次老理,人若在,地就在;人没了,银子只是陪葬。我点头。”
谢六爷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烟灰落地,像落下一截旧愁:“我修石板路那阵,最怕的不是石头硬,是人心里散了。这法子把全村绑成一根绳,好!花光银子也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