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五公负责制”迭代“三公九卿制”是历史的进步
第15章 “五公负责制”迭代“三公九卿制”是历史的进步 (第1/2页)公元前71年1月1日晚,刘贺在平吉堡召开新夏朝筹建会第二次会议,娜菌、韩晓健、宗政明月、阿布、阿嘎、娜嘎、拓跋思恭、刘飞龙、华筝、闫晗、韩红、姚铁意出席会议,拓跋力微、尉迟纳兰、拓跋艾娃列席,马宏玫做记录。
会议最终形成正式的“新夏朝筹建会第二次决议文本”,予以执行,通报铁木真和拓跋涛,告知姚襄、杨玉和龚代仁,并知会北川府、金城属国、于阗国、精绝国、华氏城方面。
(一)新夏朝政体由汉廷的“三公九卿制”改为王上领导下的“五公负责制”,并在“王上”下设“亲王”一职,下领五公:国相、太常、太尉、郎中令、御史大夫。另,财政大臣阿嘎和情报中心负责人娜菌对“王上”直接负责。
(1)国相府,管理扁平化,下设:农田水利部(韩红),畜牧部(燕南天),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部(闫晗),商贸部(娜嘎:禹羌山庄、马帮、驼帮、盐煤专营司、玉石茶叶司),工部(暂由王村长代理:机器局,陶瓷、纺织、皮革、砖瓦),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刑部(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兵部(下辖屯田于民司、预备役民兵司、游侠司),外务部(铁木真:巩固南丝绸之路,开拓北丝绸之路,以及对接禹羌水军航海事务)。
首任国相由韩晓健担纲。韩晓健同时暂兼任“亲王”一职,涉新夏朝的皇权日常管理事务可由王上授权韩国相实施之,涉国家战略性之重大事务仍一决于王上。
之上部局主事人选未定之者,待国相另行选定,自行任命,事后在“明堂”备案即可。
(2)财政大臣阿嘎直接向王上负责,下设三个副大臣,一个对接国相府,一个对接军部(作战部队),一个对接王上私库。目前暂由闫国庆配合阿嘎对接国相府和军部。
情报中心“明堂”可对“五公”监督之,其职责和结构以及人员安排由王妃娜菌另行制定,报王上批准后执行之。明堂下辖的新夏朝暗卫组织授权王妃娜菌另行组建,尉迟明珠为其助手。
北川府烟云卫亦归明堂节制,由华筝负责,闫晗配合之。
(3)宗政明月任太常一职,掌管祭祀、礼仪、史记、医学、科考和天文地理等。紧急情况下,经报备王上,可调动指挥北典城治安军。
太常者,掌典三礼,王之旌也,画日月焉,以列侯为之,以尊崇其职。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王者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
在庄严隆重的宗庙之祭中,太常导“赞天子”,辅助天子完成祭礼。在其他一些常规性的祭祀活动中,太常则成为事神活动的主角。如“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如其常牢,礼也”。(《汉官六种》)
太常下设长丞一个,主要属官,人选暂空缺。长丞下辖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西汉时)。
太乐掌乐司,负责祭祀乐舞,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首任太乐令刘笋。
太祝,掌祭祀时诵读祝词及迎神送神,丞“掌祝小神事”,兼负山陵水务;首任太祝令蒋瑞洋。
太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即掌管祭祀膳食、燃材事务;首任太宰令黄炜。
太史,掌天时、星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王上特喻太史令邬力久协助明月长老尽快编撰羌人发展史。
太卜,掌官府卜筮以决疑事;首任太卜令王钦。对于太卜令王钦经占卜后,向上奏请王上新年三阳开泰宜称帝一事,刘贺令暂缓,他还是想找到梅红衣之后,才议此事。这个皇后之位,刘贺还是想留给梅红衣。
太医,掌管太医院;首任太医令为“橘井泉香”苏耽后人苏东昆。
“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相传西汉文帝时,湖南郴州人苏耽,医术精湛、助人为乐,为人治病不收报酬,笃好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翁”。
据传说,苏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了治疗瘟疫的秘方,并热心地为民众治病。他的药方主要一味是橘叶,橘树不仅果实可食,橘树的枝叶都有药用价值,能治疗多种疾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