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诸天大医:从大明太医开始 > 第二十章·怀济

第二十章·怀济

第二十章·怀济 (第1/2页)

苍山沐雨,檐角悬着的太极铜铃在风里叮咚作响,十六枚卦符随着竹帘间透进的风息,时起时落。
  
  一豆孤灯明灭,王太医身披鹤氅,他双目轻阖,浑然一副超然物外的模样。
  
  在他的对面,药童药女也席地而坐,正一板一眼学着师尊的样子参禅打坐。
  
  堂内桌上摆满了医书,其中还夹着半卷《清静经》,纸页被穿堂风掀起时,露出“夫道者,有清有浊”的字迹。
  
  竹帘外松涛如怒,恰似王太医此刻心境——面如平湖,暗流汹涌。
  
  王景仁,字介庵,江南绍兴人,时年七十二岁。
  
  王太医出身江南杏林世家“青囊王氏”,祖上可追溯至北宋太医局提举王惟德。
  
  家族世居绍兴镜湖之畔,以悬壶济世闻名三吴。
  
  王景仁自幼聪慧,三岁明辨百草,六岁施针点灸,十岁通读历代医著,弱冠时便已名动钱塘。
  
  元廷曾许以高官厚禄,邀他入朝为官,却被他三请三拒。
  
  “宁为布衣郎,不作外邦臣。”
  
  元至正十六年,李善长以“医天下顽疥”说服王景仁,将他引荐给朱元璋。
  
  后来在鄱阳湖大战中,王景仁凭借高超医术,挽救千余将士性命,获朱元璋亲赐“杏林圣手”牌匾。
  
  大明开国之后,洪武三年擢升六品太医院院判,主持编修《御制大明药典》;洪武八年,兼领四品礼部祠祭司郎中,执掌太医院与天地坛医药祭祀……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王太医自认履历辉煌,可如今,他的辉煌正被一人蒙上阴霾。
  
  那个人,就是吴桐。
  
  这个横空出现的年轻道士,凭着一身神鬼莫测的能耐,半月之内从死囚摇身一变,成了执掌全军防疫的大员。
  
  二人相隔四十余载岁月,年逾古稀的王景仁常叹自己垂垂老矣,而反观吴桐,年不满三十岁,医术不仅不输自己,反而竟大有凌驾之势。
  
  年富力强,医术精湛,胆大心细,且不受控制……
  
  王景仁不觉眼皮跳动,他平静了七十年的内心第一次感到如此不安。
  
  这时,药童身子不自在地扭了扭,发出的动静打断了王太医的思绪。
  
  “为医者,需养德修心。”王太医似有不悦:“坐没坐相,成何体统?”
  
  “师尊冤枉。”药童揉了揉屁股,委屈地说:“好男儿就该入仕为官,做师尊这样的大人物!参禅打坐,算得什么本事……”
  
  “你呀。”王太医叹道:“想做大官,先做学问,好高骛远,怎成大事!”
  
  药童瘪了瘪嘴,王太医转而问道:“你随军而出,近来可有给家中寄过书信?”
  
  “没有。”药童倒是回答的干净利落:“我爹在颍川家中广有田产,他老人家享福还来不及,我也不必问候吧……”
  
  “荒唐。”王太医用手中戥秤杆敲了敲药童的头:“你是真不知你娘有多想你!”
  
  王太医转而问向药女:“你呢?”
  
  “回禀师尊,写了。”在药童鄙夷的目光中,药女颔首说道:“此前驿路畅通时,我每三日一寄书信。”
  
  “父亲虽远在万里,却仍在信中告诫小女:说应多学本事傍身,纵使去做个云游郎中,也可名传江湖。”
  
  “嗯~”王太医抚髯而笑:“好极。”
  
  突然。
  
  就在这时。
  
  山风陡转,檐角的太极铜铃发出急响,十六枚卦符齐齐转向“未济”凶卦。
  
  堂外随即传来战马嘶鸣,只听雨中似有重物轰然跌倒。
  
  王景仁手指骤然收紧,他敏锐地捕捉到——东南风裹挟着腐臭味冲进堂来,这不是普通瘟疫的恶臭,而是皮肉坏死特有的甜腥味!
  
  老者迅速站起身,举步走向堂外的大雨。
  
  药童药女面面相觑,二人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只得赶忙跟了上去。
  
  一朵纸伞走进雨中,王太医看到,堂外蓝朔楼正用力挥鞭抽打着倒地的战马,那匹枣红马因为踩到了湿滑的石板,正摔躺在地,倒在王太医的堂前。
  
  当看到王太医的时候,蓝朔楼的眼神中也划过一丝讶异。
  
  药童一见是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开口,却被王太医伸手拦住。
  
  “天意……天意啊……”王太医喃喃自语着,他径直走上前去,朗声问道:“山上山下,自有斥候往来联络,蓝百户何必亲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