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回 诸葛亮转世 诸葛诞忠勇
第一百十一回 诸葛亮转世 诸葛诞忠勇 (第2/2页)霸言: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
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
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
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
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兵败皆将之罪乎?)。
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自欺欺人乎?)。
邓艾见蜀兵退尽,乃与陈泰设宴相贺,大赏三军。
泰表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艾官爵,赐印绶,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二、愤起讨贼
魏主曹髦,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
司马昭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自此常怀篡逆之心(此方有篡逆之心,司马懿、司马师忠臣耶?)。
姓贾,名充,字公闾,乃故建威将军贾逵之子,为昭府下长史。
充语昭言:昭掌握大柄,四方人心必然未安,且当暗访,然后徐图大事。昭言:昭正欲如此,充可为昭东行,只推慰劳出征军士为名,以探消息。
贾充领命,径到淮南,入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
诞字公休,乃琅琊南阳人,即武侯之族弟也,向事于魏,因武侯在蜀为相,因此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诞在魏历任重职,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
当日,贾充托名劳军,至淮南见诸葛诞。
诞设宴待之,酒至半酣,充以言挑诞言:司马大将军三辈辅国,功德弥天,可以禅代魏统。未审钧意若何?
诞大怒言:充乃贾豫州之子,世食魏禄,安敢出此乱言!
充谢言:充以他人之言告诞耳。诞言:朝廷有难,诞当以死报之。(忠义之士!)
充默然,次日辞归,见司马昭细言其事。
昭大怒言:鼠辈安敢如此!充言:诞在淮南,深得人心,久必为患,可速除之。
昭遂暗发密书与扬州刺史乐綝,一面遣使赍诏征诞为司空,诞得了诏书,已知是贾充告变,遂捉来使拷问。
使者言:此事乐綝知之。
诞问:綝如何得知?使者言:昭已令人到扬州送密书与乐綝矣。
诞大怒,叱左右斩了来使,遂起部下兵千人,杀奔扬州来。
将至南门,城门已闭,吊桥拽起,诞在城下叫门,城上并无一人回答。
诞大怒言:乐綝匹夫,安敢如此!遂令将士打城,诸葛诞引兵入城,乘风放火,杀至綝家。
綝慌上楼避之,诞提剑上楼,大喝言:綝父乐进,昔日受魏国大恩!不思报本,反欲顺司马昭耶!
綝未及回言,为诞所杀。
三、联手
一面具表数司马昭之罪,使人申奏洛阳;一面大聚两淮屯田户口十余万,并扬州新降兵四万余人,积草屯粮,准备进兵;又令长史吴纲,送子诸葛靓入吴为质求援(以子为质求外援——舍亲情得实利,值乎?),务要合兵诛讨司马昭。
东吴丞相孙峻病亡,从弟(堂弟或族弟的意思)孙綝辅政。
綝字子通,为人强暴,杀大司马滕胤、将军吕据、王惇等,因此权柄皆归于綝。
吴纲将诸葛靓至石头城,入拜孙綝(务实笃行,行稳致远)。
綝问其故,纲言:诸葛诞乃蜀汉诸葛武侯之族弟也,向事魏国,今见司马昭欺君罔上,废主弄权,欲兴师讨之,而力不及,故特来归降。诚恐无凭,专送亲子诸葛靓为质,伏望发兵相助。
綝从诞请,便遣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朱异、唐咨为先锋,文钦为向导,起兵七万,分三队而进。
吴纲回寿春报知诸葛诞,诞大喜,遂陈兵准备。
诸葛诞表文到洛阳,司马昭见了大怒,欲自往讨之。
贾充谏言:昭乘父兄之基业,恩德未及四海,今弃天子而去,若一朝有变,悔之何及?不如奏请太后及天子一同出征,可保无虞。(曹操若得此法,统一天下可成乎?)
昭喜言:此言正合昭意。遂入奏太后言:诸葛诞谋反,昭与文武官僚,计议停当:请太后同天子御驾亲征,以继先帝之遗意。
太后畏惧,只得从之,次日,昭请魏主曹髦起程。
髦言:昭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髦自行也?昭言: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髦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
髦畏威权,只得从之,昭遂下诏,尽起两都之兵二十六万,命镇南将军王基为正先锋,安东将军陈骞为副先锋,监军石苞为左军,兖州刺史州泰为右军,保护车驾,浩浩荡荡,杀奔淮南而来。
东吴先锋朱异,引兵迎敌,魏军中王基出马,朱异来迎。
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唐咨出马,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
王基驱兵掩杀,吴兵大败,退五十里下寨,报入寿春城中。
诸葛诞自引本部锐兵,会合文钦并二子文鸯、文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雄兵数万,来敌司马昭。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