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回 五出师只赚大将
第一百一回 五出师只赚大将 (第2/2页)懿问:当复如何?淮言:可发檄文调雍、凉人马并力剿杀,淮愿引军袭剑阁,截亮归路,使亮粮草不通,三军慌乱:那时乘势击之,敌可灭矣。
懿从之,即发檄文星夜往雍、凉调拨人马,不一日,大将孙礼引雍、凉诸郡人马到。
懿即令孙礼约会郭淮去袭剑阁。
诸葛亮在卤城相拒日久,不见魏兵出战,乃唤姜维、马岱入城听令:今魏兵守住山险,不与亮战:一者料亮麦尽无粮;二者令兵去袭剑阁,断亮粮道也。维二人各引一万军先去守住险要,魏兵见有准备,自然退去。
二人引兵去了。
长史杨仪入帐告言:向者亮令大兵一百日一换,今已限足,汉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会兵交换:现存八万军,内四万该与换班。
诸葛亮言:既有令,便教速行。众军闻知,各各收拾起程。
报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去袭剑阁,司马懿自引兵来攻卤城了,蜀兵无不惊骇。
杨仪入告诸葛亮言:魏兵来得甚急,亮可将换班军且留下退敌,待新来兵到,然后换之。诸葛亮言:不可。亮用兵命将,以信为本;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
扉而望;亮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
即传令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众军闻之,皆大呼言:众军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亮!
诸葛亮言:众军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欲擒故纵乎?)众军皆要出战,不愿回家。
诸葛亮言:众军既要与亮出战,可出城安营,待魏兵到,莫待魏兵息喘,便急攻之:此
以逸待劳之法也。
众兵领命,列阵而待,西凉人马倍道而来,走的人马困乏,方欲下营歇息,被蜀兵一拥而进,雍、凉兵抵敌不住,往后便退。
蜀兵奋力追杀,杀得那雍、凉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诸葛亮出城,收聚得胜之兵,入城赏劳。
报永安李严有书告急,诸葛亮大惊,拆封视之。
书云:近闻东吴令人入洛阳,与魏连和,魏令吴取蜀,幸吴尚未起兵,今严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作良图。
诸葛亮览毕,甚是惊疑,乃聚诸将言:若东吴兴兵寇蜀,亮须速回也。(如此轻信乎?)即传令,教祁山大寨人马,且退回西川:司马懿知亮屯军在此,必不敢追赶。
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分兵两骆,徐徐退入西川去了。
张郃见蜀兵退去,恐有计策,不敢来追,乃引兵往见司马懿言:今蜀兵退去,不知何意?懿言:诸葛亮诡计极多,不可轻动,不如坚守,待亮粮尽,自然退去。
大将魏平出言:蜀兵拔祁山之营而退,正可乘势追之,懿按兵不动,畏蜀如虎,奈天下
笑何?懿坚执不从。
诸葛亮知祁山兵已回,遂令杨仪、马忠入帐,授以密计,令先引一万弓弩手,去剑阁木门道,两下埋伏,若魏兵追到,听亮炮响,急滚下木石,先截魏兵去路,两头一齐射之。
二人引兵去了,又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乱堆柴草,虚放烟火,大兵尽往木门道而去。
魏营巡哨军来报司马懿:蜀兵大队已退,但不知城中还有多少兵。
懿自往视之,见城上插旗,城中烟起,笑言:此乃空城也。令人探之,果是空城,懿大喜言:诸葛亮已退,谁敢追之?
先锋张郃言:郃愿往。懿阻言:郃性急躁,不可去。
郃言: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郃,何也?懿言: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
郃言:郃已知得,不必挂虑。懿言:郃自欲去,莫要追悔。
郃言:虽万死无恨。懿言:郃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懿却引三千兵随后策应。(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张郃领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赶,行到三十余里,树林内闪出魏延一彪军,郃大怒,回马交锋。
不十合,延诈败而走,郃又追赶三十余里,勒马回顾,全无伏兵,又策马前追。
方转过山坡,关兴一彪军闪出,郃就拍马交锋,不十合,兴拨马便走,郃随后追之。
赶到一密林内,郃心疑,令人四下哨探,并无伏兵,于是放心又赶。
魏延抄在前面,郃又与战十余合,延又败走,郃奋怒追来,又被关兴抄在前面,截住去路。
郃大怒,拍马交锋,战有十合,蜀兵尽弃衣甲什物等件,塞满道路,魏军皆下马争取(军
纪何在?)。
延、兴二将,轮流交战,张郃奋勇追赶。
看看天晚,赶到木门道口,魏延拨回马,高声大骂言:郃只顾赶来,延今与郃决一死战!
(明显的激将之法,引君入瓮!)
郃十分忿怒,挺枪骤马,直取魏延,延挥刀来迎,战不十合,延大败,尽弃衣甲、头盔,匹马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
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大败而逃,乃骤马赶来,此时天色昏黑,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去路。
郃大惊言:郃中计矣!急回马时,背后已被木石塞满了归路,两边皆是峭壁,郃进退无路。(活靶子也!)
两下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
张郃已死,随后魏兵追到,见塞了道路,已知张郃中计,众军勒回马急退。
听得山头上大叫言:诸葛亮在此!众军仰视,见诸葛亮立于火光之中,指众军而言:亮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魏兵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达:早晚必为亮所擒矣。
魏兵回见司马懿,细告前事。
懿悲伤不已,仰天叹言:张郃身死,懿之过也!乃收兵回洛阳。
魏主闻张郃死,挥泪叹息,令人收郃尸,厚葬之。
五、除患欲六出师
诸葛亮入汉中,欲归成都见后主。
都护李严妄奏后主言:严已办备军粮,行将运赴亮军前,不知亮何故忽然班师。(苟安之翻版乎?)
后主闻奏,即命尚书费祎入汉中见诸葛亮,问班师之故。
祎至汉中,宣后主之意,诸葛亮大惊言:李严发书告急,说东吴将兴兵寇川,因此回师。
费祎言:李严奏称军粮已办,亮无故回师,禅因此命祎来问耳。
诸葛亮大怒,令人访察:乃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亮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禅,遮饰己过(此时访察,晚乎?)。
诸葛亮大怒言:匹夫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令人召至,欲斩之。
费祎劝言:亮念备托孤之意,姑且宽恕。诸葛亮从之。
费祎即具表启奏后主,后主览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李严出斩之。
参军蒋琬出班奏言:李严乃备托孤之臣,乞望恩宽恕。
后主从之,即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传言:李严与诸葛亮同是托孤之臣,一直想与诸葛亮分权,诸葛亮大权独揽不给李严机会,李严怀恨在心一直找诸葛亮麻烦,诸葛亮忍无可忍方才设计除之。)。
诸葛亮回到成都,用李严子李丰为长史(既显亮宽宏大度又有以子牵治李严之意,妙!);积草屯粮,讲阵论武,整治军器,存恤将士:三年然后出征。
两川人民军士,皆仰亮恩德。
时建兴十二年春二月。
诸葛亮入朝奏言:亮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禅也!
后主言: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亮何不安享太平?
诸葛亮言:亮受备知遇之恩,未尝不设伐魏之策。竭力尽忠,为禅克复中原,重兴汉室:亮之愿也。(传言:因为蜀国内部矛盾激烈,不易调和,所以诸葛亮不断北伐,转移蜀国内部注意力!)
言未毕,班部中一人出言:亮不可兴兵。众视之,乃谯周也。
未知谯周有何议论,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