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战计斗
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战计斗 (第2/2页)安民已毕,诸葛亮问取上邽之计,梁绪言:上邽乃绪亲弟梁虚守之,愿招来降。诸葛亮大喜。
绪当日到上都唤梁虔出城来降诸葛亮,诸葛亮重加赏劳,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
诸葛亮分拨已毕,整兵进发。
诸将问:亮何不去擒夏侯楙?诸葛亮言: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身价由能力决定而非身份、地位!)
诸葛亮自得三城之后,威声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诸葛亮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四、口水战完胜
近臣奏言:夏侯驸马已失三郡,逃窜羌中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乞早发兵破敌。
睿大惊,乃问群臣:谁可为睿退蜀兵耶?司徒王朗奏言:今睿何不拜为曹真大都督,以退蜀兵?
睿准奏,乃宣曹真言:丕托睿与真,今蜀兵入寇中原,真安忍坐视乎?
真奏言:真才疏智浅,不称其职。王朗言:真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辞,朗虽驽钝,愿随真一往。
真又奏言:真受大恩,安敢推辞?但乞一人为副将。睿言:真自举之。
真乃保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
睿从之,遂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
选拨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与曹真,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
当年十一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朗言:朗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夜郎自大!)。
真大喜,是夜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当时使人先下战书。
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楙大不相同。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探子马出军前,大叫言:请对阵主将答话!
诸葛亮端坐车中,飘然而出,诸葛亮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
诸葛亮暗忖言:王朗必下说词,亮当随机应之(谋定而后动!)。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言:汉丞相与司徒会话。
王朗纵马而出,诸葛亮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
朗言:久闻亮之大名,今幸一会,亮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诸葛亮言:亮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朗言: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朗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亮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朗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亮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亮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范范之言,空谈耳,无实际意义!吹牛佳作!)
诸葛亮在车上大笑言:亮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亮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亮素知朗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朗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亮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朗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朗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亮共决胜负!(先说大势,确定己方正义立场;再进行个人攻击,使对方受到实质伤害——精神伤害。骂人真谛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骂死王朗”也!)。
五、“计”高一筹
诸葛亮以扇指曹真言:真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车(真仁义耶?),两军皆退。
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
副都督郭淮言:诸葛亮料真军中治丧,今夜必来劫寨。可分兵四路:两路兵从山僻小路,乘虚去劫蜀寨;两路兵伏于本寨外,左右击之。
曹真大喜言:此计与真相合。遂传令唤曹遵、朱赞两个先锋分付:遵、赞二人各引一万军,抄出祁山之后,但见蜀兵望真寨而来,遵可进兵去劫蜀寨。如蜀兵不动,便撤兵回,不可轻进。
二人受计,引兵而去。
真谓淮言:真两个各引一枝军,伏于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数人,如蜀兵到,放火为号。诸将皆分左右,各自准备去了。
诸葛亮归帐,先唤赵云、魏延听令,诸葛亮言:云、延二人各引本部军去劫魏寨(前者“仁义”,为劫寨打掩护!)。
魏延问:曹真深明兵法,必料延乘丧劫寨,真岂不提防?
诸葛亮笑言:亮正欲曹真知亮去劫寨也,真必伏兵在祁山之后,待亮兵过去,却来袭亮寨;亮故令云、延二人引兵前去,过山脚后路,远下营寨,任魏兵来劫亮寨。延看火起为号,分兵两路:文长拒住山口;子龙引兵杀回,必遇魏兵,却放魏兵走回,延乘势攻之,魏兵必自相掩杀,可获全胜。(多算胜,少算不胜)二将引兵受计而去。
又唤关兴、张苞分付:兴、苞二人各引一军,伏于祁山要路,放过魏兵,却从魏兵来路,杀奔魏寨而去。二人引兵受计去了。
又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伏于寨外,四面迎击魏兵。
诸葛亮乃虚立寨栅,居中堆起柴草,以备火号,自引诸将退于寨后,以观动静。
魏先锋曹遵、朱赞黄昏离寨,迤逦前进,二更左侧,遥望山前隐隐有军行动。
曹遵自思言:郭都督真神机妙算!遂催兵急进,到蜀寨时,将及三更。
曹遵先杀入寨,却是空寨,料知中计,急撤军回,寨中火起,朱赞兵到,自相掩杀,人马大乱。
曹遵与朱赞交马,方知自相践踏,急合兵时,四面喊声大震,王平、马岱、张嶷、张翼杀到。
曹、朱二人引心腹军百余骑,望大路奔走,鼓角齐鸣,常山赵子龙一彪军截住去路,大叫言:贼将那里去?早早受死!
曹、朱二人夺路而走,喊声又起,魏延又引一彪军杀到。
曹、朱二人大败,夺路奔回本寨,守寨军士,只道蜀兵来劫寨,慌忙放起号火。
左边曹真杀至,右边郭淮杀至,自相掩杀,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魏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大杀一阵。
魏兵败走十余里,魏将死者极多,诸葛亮全获大胜,方始收兵。
曹真、郭淮收拾败军回寨,商议:今魏兵势孤,蜀兵势大,将何策以退之?
淮言: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忧。淮有一计,使蜀兵首尾不能相顾,定然自走矣。
未知其计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