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学三国 > 第八十五回 偷鸡不成 协天子

第八十五回 偷鸡不成 协天子

第八十五回 偷鸡不成 协天子 (第1/2页)

一、撕破脸
  
  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马良至,将诸葛亮之言,奏知先主。
  
  先主叹言:备早听亮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城住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
  
  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
  
  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备可将权家属送有司问罪。
  
  先主言: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备负权,非权负备也,何必罪权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言:权今降丕,欲追慕于陈、韩耶(陈平,韩信,这俩当初都在项羽手下,后来投降了刘邦。)?
  
  权泣而奏言:权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权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权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丕。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
  
  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权坚辞不受。
  
  近臣奏言: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言:权与蜀主,推诚相信,知权本心,必不肯杀权之家小也。(君臣知心,千古楷模!)丕然之。
  
  曹丕问贾诩: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
  
  诩言: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诩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丕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静待时机,伺机而动)
  
  丕言: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
  
  尚书刘晔言: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
  
  丕言:晔前劝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
  
  晔言: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此一时彼一时也!)
  
  丕言:丕意已决,晔勿复言。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
  
  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
  
  刘晔言:既有准备,去恐无益。(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丕不从,引兵而去。
  
  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曹仁引大军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
  
  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
  
  桓按剑而言: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桓与诸将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冷静分析敌我态势,为将之首要任务!)。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
  
  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
  
  雕催军急进,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
  
  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
  
  朱桓大胜,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见魏主,细奏大败之事。
  
  丕大惊。
  
  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
  
  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
  
  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言: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
  
  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洛阳。
  
  吴、魏自此不和(撕破脸而已!)。
  
  二、托孤
  
  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
  
  阴风骤起,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言:备心绪不宁,教二人且退,何故又来!
  
  叱之不退。
  
  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关羽,下首乃翼德也。
  
  先主大惊问:二弟原来尚在?关羽言:羽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羽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备与二弟聚会不远矣。
  
  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
  
  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
  
  先主叹言:备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足见不信任诸葛亮之心也!),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诸葛亮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诸葛亮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
  
  先主传旨,请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抚亮背言:备自得亮,幸成帝业;不纳亮之言,自取其败。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
  
  诸葛亮亦涕泣言:愿备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
  
  先主以目遍视,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
  
  谡退出,先主谓诸葛亮言:亮观马谡之才何如?诸葛亮言: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
  
  先主言:不然。备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宜深察之(传言:街亭之失,乃诸葛亮失策也。马谡仅是替罪羊耳,借备之言遮羞也!)。
  
  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诸葛亮而叹言: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烦亮将诏付与太子禅,凡事更望亮教之!
  
  诸葛亮等泣拜于地言:愿备将息龙体!亮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备知遇之恩也。
  
  先主命内侍扶起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执亮手,言:备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诸葛亮言:有何圣谕!
  
  先主泣言:亮才十倍曹丕,若禅可辅,则辅之;如禅不才,亮可自为成都之主。(传言:正是此言绝诸葛亮代刘禅之念!)
  
  诸葛亮听毕,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言:亮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言讫,叩头流血。
  
  先主又请诸葛亮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言:永等皆记备言:备亡之后,永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亮,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诸葛亮。
  
  二王拜毕,诸葛亮言:亮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先主谓众官言:备已托孤于亮,令禅以父事之,众官俱不可怠慢,以负备望。
  
  又嘱赵云言:备与云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云可想备故交,早晚看觑备子,勿负备言(为刘禅再加一道岗!)。
  
  云泣拜言:云敢不效犬马之劳!
  
  先主又谓众官言:众官,备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
  
  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
  
  三、计起计破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诸葛亮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
  
  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
  
  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
  
  诏言:备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备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备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禅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古名言,当谨记!)。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禅父德薄,不足效也。禅与亮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禅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群臣读诏已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