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说服成败 后浪凶猛
第八十二回 说服成败 后浪凶猛 (第2/2页)众皆默然。
权叹言: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已亡,无人与权分忧也!(陆逊夺荆州之功,曾记否?)
孙桓奋然而出,伏地奏言:桓虽年幼,颇习兵书,愿乞数万之兵,以破蜀兵。
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孙,因此亦系吴王宗族。
河生四子,桓居其长,弓马熟娴,常从吴王征讨,累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时年二十五岁。
权问:桓有何策胜之?桓言:桓有大将二员:一名李异,一名谢旌,俱有万夫不当之勇。乞数万之众,往擒刘备。(无胜策也!)
权言:桓虽英勇,争奈年幼;必得一人相助,方可。
虎威将军朱然出言:然愿与桓同擒刘备。
权许之,遂点水陆军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陆逊何在?),即日起兵。
哨马探得蜀兵已至宜都下寨,孙桓引二万五千军马,屯于宜都界口,前后分作三营,以拒蜀兵。
蜀将吴班领先锋之印,自出川以来,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探知孙桓在彼下寨,飞奏先主。
先主已到秭归,关兴奏言:不劳备遣大将,兴愿往擒之。
先主言:备正欲观兴壮气。即命关兴前往,兴拜辞欲行,张苞出言:既关兴前去讨贼,苞愿同行。
先主言:二侄同行甚妙,但须谨慎,不可造次。二人拜辞先主,会合先锋,一同进兵,列成阵势。
孙桓听知蜀兵大至,合寨多起。
张苞挺枪直取孙桓,桓背后谢旌,骤马来迎,两将战有三十余合,旌败走,苞乘胜赶来。
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
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不能胜,却放一冷箭,正射中张苞所骑之马。那马负痛奔回本阵,未到门旗边,扑地便倒,将张苞掀在地上。
李异急向前轮起大斧,望张苞脑袋便砍,关兴见张苞马回,正待接应,忽见张苞马倒,李异赶来,兴大喝一声,劈李异于马下,救了张苞(打仗亲兄弟!)。
乘势掩杀,孙桓大败,各自鸣金收军。
次日,孙桓又引军来,张苞、关兴齐出。
关兴立马于阵前,单搦孙桓交锋,桓大怒,与关兴战三十余合,气力不加,大败回阵。
二小将追杀入营,吴班引着张南、冯习驱兵掩杀。
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被苞一矛刺死,吴军四散奔走。
蜀将得胜收兵,只不见了关兴,张苞绰枪上马,寻不数里,只见关兴左手提刀,右手活挟一将。
苞问:此是何人?兴笑答:兴在乱军中,正遇仇人,故生擒来。(有仇必报!)
苞视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谭雄也,苞大喜,同回本营,斩首沥血,祭了死马。遂写表差人赴先主处报捷。
孙桓折了李异、谢旌、谭雄等许多将士,即差人回吴求救。
蜀将张南、冯习谓吴班言:目今吴兵势败,正好乘虚劫寨。
班言:孙桓虽然折了许多将士,朱然水军现今结营江上,未曾损折。今日若去劫寨,倘水军上岸,断班归路,如之奈何?(取胜之后仍能保持冷静头脑,真将才也!)
南言:可教关、张二将军,各引五千军伏于山谷中;如朱然来救,左右两军齐出夹攻,必然取胜。
班言:不如先使小卒诈作降兵,却将劫寨事告与朱然;然见火起,必来救应,却令伏兵击之,则大事济矣。(计谋贵在周密,游说贵在合理)
冯习等大喜,遂依计而行。
朱然听知孙桓损兵折将,正欲来救,忽伏路军引几个小卒上船投降,然问之,小卒言:小卒等是冯习帐下士卒,因赏罚不明,待来投降,就报机密。
然问:所报何事?小卒言:今晚冯习乘虚要劫孙将军营寨,约定举火为号。
朱然听毕,即使人报知孙桓,报事人行至半途,被关兴杀了。
朱然一面商议,欲引兵去救应孙桓。
部将崔禹言:小卒之言,未可深信(兵不厌诈!)。倘有疏虞,水陆二军尽皆休矣。然只宜稳守水寨,禹愿替然一行(攻守兼备,稳中求进,方可成其久远!)。
然从之,遂令崔禹引一万军前去。
是夜,冯习、张南、吴班分兵三路,直杀入孙桓寨中,四面火起,吴兵大乱,寻路奔走。
崔禹正行之间,忽见火起,急催兵前进,刚才转过山来,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路夹攻。
崔禹大惊,方欲奔走,正遇张苞;交马只一合,被苞生擒而回。
朱然听知危急,将船往下水退五六十里去了。
孙桓引败军逃走,问部将:前去何处城坚粮广?部将言:此去正北彝陵城,可以屯兵。
桓引败军急望彝陵而走,方进得城,吴班等追至,将城四面围定。
关兴、张苞等解崔禹到秭归来,先主大喜,传旨将崔禹斩却,大赏三军。
自此威风震动,江南诸将无不胆寒。
四、不服老
孙桓令人求救于吴王,吴王大惊,即召文武商议:今孙桓受困于彝陵,朱然大败于江中,蜀兵势大,如之奈何?
张昭奏言:可命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拒之。权依所奏,即命诸将速行。
此时甘宁已患痢疾,带病从征。
先主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余里,连结四十余寨;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叹言:昔日从备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备何虑孙权乎!
正言间,忽报韩当、周泰领兵来到,先主方欲遣将迎敌,近臣奏言:老将黄忠,引五六人投东吴去了。
先主笑言:黄汉升非反叛之人也;因备失口误言老者无用,忠必不服老,故奋力去相持矣。(军令如山,律如铁!目无军纪,可喜耶?)即召关兴、张苞言:黄汉升此去必然有失。贤侄休辞劳苦,可去相助。略有微功,便可令回,勿使有失。
二小将拜辞先主,引本部军来助黄忠。
未知黄忠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