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后生可畏
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后生可畏 (第2/2页)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飞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
飞大叫一声而亡(飞之死,冤乎?),时年五十五岁。
二贼当夜割了张飞首级,便引数十人连夜投东吴去了。
次日,军中闻知,起兵追之不及,当下吴班先发表章,奏知天子,然后令长子张苞具棺椁盛贮,令弟张绍守阆中,苞自来报先主。
先主已择期出师,大小官僚,皆随诸葛亮送十里方回。
诸葛亮回至成都,怏怏不乐,顾谓众官言:法孝直若在,必能制备东行也(传言:刘备入川后便将诸葛亮放在一边,倚重法正等人渐有摆脱诸葛亮之势。)。
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
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诸葛亮,诸葛亮回奏言:合损一上将。
先主因此按兵不动,侍臣奏言: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差人赍表至。
先主顿足言: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
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众官救醒。
三、虎父无犬子
张苞滚鞍下马,伏地而哭,言:范疆、张达杀了苞父,将首级投吴去了!
先主哀痛至甚,饮食不进,群臣苦谏言:备方欲为二弟报仇,何可先自摧残龙体?
先主方才进膳,遂问张苞:苞与吴班,敢引本部军作先锋,为苞父报仇否?苞言:为国为父,万死不辞!
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关兴白入营伏地而哭,先主见了关兴,想起关公,又放声大哭。
众官苦劝。
先主言:今备为天子,正欲与两弟同享富贵,不幸俱死于非命!见此二侄,能不断肠!言讫又哭。
侍臣奏言:备年过六旬,不宜过于哀痛。先主言:二弟俱亡,备安忍独生!言讫,以头顿地而哭(传言:刘备一生靠哭得天下,年过六旬连日哭泣仍无恙,“神人”也!)。
多官商议:今备如此烦恼,将何解劝?
陈震言:成都青城山之西,有一隐者,姓李,名意。世人传说此老已三百余岁,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当世之神仙也。何不奏知备,召此老来,问备吉凶,胜如震等之言。(病急乱投医!)遂入奏先主。
先主从之,即遣陈震赍诏,往青城山宣召,震星夜到了青城,令乡人引入山谷深处。
一小童来迎言:来者莫非陈孝起乎?震大惊,言:仙童如何知震姓字!
童子言:童子师昨日有言:今日必有皇帝诏命至;使者必是陈孝起。
震言:真神仙也!遂与小童同入仙庄,拜见李意,宣天子诏命。
李意推老不行,震言:备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
再三敦请,李意方行,即至御营,入见先主。
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身如古柏之状,知是异人,优礼相待。
李意言:意乃荒山村叟,无学无识,辱备宣召,不知有何见谕?先主言:备与关、张二弟生死之交,三十余年矣。今二弟被害,亲统大军报仇,未知休咎如何。久闻仙翁通晓玄机,望乞赐教。
李意言:此乃天数,非意所知也。先主再三求问,意乃索纸笔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便一一扯碎。
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
先主不悦,谓群臣言:此狂叟也!不足为信。即以火焚之,便催军前进(天命已定,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修心无止,劝善有余庆)。
张苞入奏言:吴班军马已至,苞乞为先锋。先主壮苞志,即取先锋印赐张苞。
苞方欲挂印,关兴奋然出言:留下印与兴!苞言:苞已奉诏矣。
兴问:苞有何能,敢当此任?苞言:苞自幼习学武艺,箭无虚发。
先主言:备正要观贤侄武艺,以定优劣。
苞令军士于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画一红心。苞拈弓取箭,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皆称善。
关兴挽弓在手言:射中红心何足为奇?
正言间,忽值头上一行雁过,兴指言:兴射这飞雁第三只。一箭射去,那只雁应弦而落。
文武官僚,齐声喝采。
苞大怒,飞身上马,手挺父所使丈八点钢矛,大叫言:兴敢与苞比试武艺否?兴亦上马,绰家传大砍刀纵马而出言:偏苞能使矛!兴岂不能使刀!
二将方欲交锋,先主喝言:二子休得无礼!兴、苞二人慌忙下马,各弃兵器,拜伏请罪。
先主言:备自涿郡与兴等之父结异姓之交,亲如骨肉;今兴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当同心协力,共报父仇;奈何自相争竞,失其大义!父丧未远而犹如此,况日后乎?(此乃长辈良行!)
二人再拜伏罪,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先主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杀奔吴国来。
范疆、张达将张飞首级,投献吴侯,细告前事,孙权听罢,收了二人,乃谓百官言:今刘备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如之奈何?
百官尽皆失色,面面相觑。
诸葛瑾出言:瑾去见蜀主,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
权大喜,即遣诸葛瑾为使,来说先主罢兵。
未知诸葛瑾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