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计来计往
第四十六回 计来计往 (第1/2页)一、再起杀意
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直言:未与周瑜贺喜。
肃问:何喜?孔明详解:周瑜使肃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
谈得鲁肃失色问:亮何由知之?(君不知军中有侦察兵,乃至奸细否?)
孔明进一步分析: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亮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鲁肃:望鲁肃在周瑜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欲盖弥彰,欲拒还迎!),恐周瑜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再次决意斩之!
肃劝: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言:自有公道斩之,教亮死而无怨。
肃问:何以公道斩之?瑜让肃休问,来日便见。
二、怪上加怪
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
瑜令孔明十日之内办十万支箭,孔明反而要求三日内办齐(心眼多,和你玩的人就少;心眼少,玩你的人就多)。
瑜言:军中无戏言。孔明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孔明许诺: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鲁肃怀疑亮有诈(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瑜表示:亮自送死,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亮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瑜只分付军匠人等,教军匠人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并令肃去探亮虚实,却来回报。肃领命来见孔明。
三、草船借箭
孔明假意埋怨鲁肃:不肯为亮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求鲁肃救亮!
肃不知如何救孔明,孔明向鲁肃借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且不可教周瑜得知(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小说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吴主孙权坐船观曹营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朝张巡在城头设草人借箭两个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诸葛亮。)。
肃允诺,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瑜大疑。
鲁肃私自(做事认真讲原则,不争不贪不献媚;为人敦厚怀诚信,有格有本有分寸)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
第一日、第二日不见孔明动静,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孔明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孔明促舟前进,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孔明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若火箭射之,既可伤敌又可探明敌情)。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谢丞相箭!
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孔明回船对鲁肃言: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已得十万余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