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大神显圣 战前谋算
第四十二回 大神显圣 战前谋算 (第2/2页)田时,若从云长意,可无今日之患。(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再重来)
刘备言:于彼时亦投鼠忌器耳。
刘琦尽起江夏之兵接应刘备,孔明尽起夏口军前来相助。
刘备大悦,合为一处,商议破曹之策。
孔明建议:刘备且到夏口屯住,刘琦自回江夏,为犄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
刘琦赞同孔明之言,但琦欲请刘备暂至江夏,整顿军马停当,再回夏口不迟。(人生三大憾事:遇好书而不学、遇高人而不交、遇良机而不握)
刘备同意,遂留下云长引五千军守夏口,刘备、孔明、刘琦共投江夏。
四、各思其谋
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刘备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
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料不能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
曹操入城、安民已定,释韩嵩之囚,加为大鸿胪,其余众官,各有封赏。
曹操与众将议:今刘备已投江夏,恐结连东吴,是滋蔓也,当用何计破之?
荀攸进谏: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必惊疑而来降。
操从攸计,一面发檄遣使赴东吴;一面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拉大旗做虎皮——装面子),水陆并进,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赛栅联络三百余里。
江东孙权闻曹操大军至襄阳,刘琮已降,今又星夜兼道取江陵,乃集众谋士商议御守之策。
鲁肃进谏:今刘表新亡,刘备新败,肃请奉命往江夏吊丧,因说刘备使抚刘表众将,同心一意,共破曹操。
权喜从肃言,即遣鲁肃赍礼往江夏吊丧。
刘备至江夏,与孔明、刘琦共议良策。
孔明献计: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备等从中取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刘备担心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恐怕不容。
孔明笑言: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定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刘备赞同孔明的说法,但不知道如何得江东人到?
正说间,人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吊丧,船已傍岸。
孔明遂问刘琦:往日孙策亡时,襄阳曾遣人去吊丧否?
琦言:江东与琦家有杀父之仇,不通庆吊之礼!
孔明乃明言:鲁肃之来,非为吊丧,乃来探听军情也。遂对刘备言:鲁肃至,若问曹操动静,刘备只推不知,再三问时,刘备只说可问诸葛亮。(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计会已定,使人迎接鲁肃,肃入城吊丧,收过礼物,刘琦请肃与刘备相见。
礼毕,邀入后堂饮酒,肃问刘备操军虚实。
刘备假推不知,鲁肃再三询问,刘备只推说问孔明。
肃遂求见孔明(宁教人求己,不让己求人),刘备教请孔明出来相见。
肃见孔明礼毕,向亮请教今安危之事,孔明称尽知曹操奸计,但恨力未及,故且避之。
肃借机请刘备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
孔明以刘备与孙权自来无旧为由假拒之,肃以孔明之兄现为江东参谋为由,表示愿与孔明同见孙权,共议大事。
肃坚请孔明同去,刘备佯不许。
孔明言:事急矣,请奉命一行。
刘备方才许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鲁肃遂别了刘备、刘琦,与孔明登舟,望柴桑郡来。
预知孔明此去毕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