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三十五回 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1/2页)一、路遇贵人
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席上不见了刘备。
听得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云引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瑁谎称:刘备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即策马前行。
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乃复回马,喝问蔡瑁,瑁言明:闻刘备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
云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
云拿守门军士追问,皆言:刘备飞马出西门而去。
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虎归深山龙得水,终知是人还是鬼!)。
刘备跃马过溪,望南漳策马而行,见一牧童,牧童停牛罢笛,认出刘备。
刘备因此想见牧童的师父司马徽,向牧童打听其师的朋友襄阳庞德公、庞统。
童子便引刘备到司马徽家中,忽闻琴声甚美,刘备教童子且休通报(打断他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忌之),侧耳听之。
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言: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传言有人偷听,琴弦会断,不知真假!)。
童子向刘备介绍:此即其师水镜先生也。
刘备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水镜言明:刘备今日幸免大难!
刘备惊讶不已(对方观察细微而已,何必惊讶!)。
小童再介绍:此刘备也。(介绍人的顺序:先介绍主人,再介绍客人)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
水镜问刘备何来?
刘备谎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
水镜笑言:刘备不必隐讳,刘备今必逃难至此。刘备遂以襄阳一事告之。
水镜称:观刘备气色,已知之矣。
水镜问刘备: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古代一种迷信观念,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耶?
刘备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则认为:因刘备左右不得其人耳。
刘备列举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相辅,颇赖其力。
水镜认为: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表示: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何未遇其人!
水镜言: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刘备向水镜请教,水镜介绍:荆襄诸郡小儿谣言(凡谣言均为居心叵测之人的精心编制,绝非所谓的“民心”。欲破谣言,分析其利弊即可)。
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表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表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刘备也。
刘备闻言惊谢表示:不敢当!(满招损,谦受益!)
水镜指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问:卧龙、凤雏何人也?水镜借口天色已晚,让刘备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
刘备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刘备起床密听之。
闻其人言:久闻刘表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重大事项更应深入调查后方可行动)。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
水镜言其不识明主,其人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