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义士脱困 人死物移
第二十一回 义士脱困 人死物移 (第2/2页)刘备闻公孙瓒已死,不胜伤感,又不知赵子龙下落,放心不下。
刘备想借此机会脱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遂起身对操请命:请一军就半路截击袁术。
操欣然答应,刘备面奏君,操令刘备总督五万人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同行。
刘备辞帝,帝泣送之。
刘备到寓,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机会稍纵即逝,速促其成,方不致错失良机)。
董承赶出十里长亭来送,刘备宽慰董承后,二人分别。
刘备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命关、张催朱灵、路昭军马速行。
郭嘉、程昱知曹操已遣刘备进兵徐州,慌向曹操了解详情,曹操据实以告。
程昱、郭嘉均建议:曹操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放虎归山,贻害无穷)。
操然其言,遂令许褚将兵五百前往,务要追刘备转来(下达命令时,定要将要点及可能情况考虑清楚,表达明确)。
许褚应诺而去。
刘备正行之间,曹兵追至,遂下了营寨,令关、张各执军器,立于两边。
许褚至,见严兵整甲,乃下马入营见刘备。
许褚说明来意,刘备巧言骗许褚回去。
许褚寻思:曹操与刘备一向交好,现在曹操不曾教褚来厮杀,只得将刘备之言语回覆,另候裁夺便了。(以情代令,执行命令之大忌)
许褚遂辞了刘备,领兵而回,回见曹操,备述刘备之言,操犹豫未决(犹豫未决,处大事之禁忌)。
程昱、郭嘉均称:备不肯回兵,可知其心变矣。
操不信,遂不复追刘备。
四、大宝易主
马腾见刘备已去,边报又急,亦回西凉州去了。
刘备兵至徐州,刺史车胄出迎,公宴毕,孙乾、糜竺等都来参见。
刘备一面回家探视老小(长期与家人分离,终是大患),一面差人探听袁术。
刘备知袁术将至,乃引关、张、朱灵、路昭五万军出,张飞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袁术自引军来斗,刘备杀得术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胜计。
袁术只得住于江亭,止有一千余众,皆老弱之辈,粮食尽绝,多有饿死者。
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生死之际,仍不忘奢侈者,当死也)。
庖人称:止有血水,没有蜜水!术吐血斗余而死。
侄袁胤将灵柩及妻子奔庐江来,被徐璆尽杀之。
璆夺得玉玺,赴许都献于曹操,操大喜,封徐璆为高陵太守。
五、失而复得
刘备知袁术已丧,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书呈曹操,令朱灵、路昭回许都,留下军马保守
徐州;一面亲自出城,招谕流散人民复业。
朱灵、路昭回许都见曹操,操本欲斩二人,荀彧劝谏下,操乃赦之。
彧献计:可写书与车胄就内图之。
操从彧计,暗使来见车胄,传曹操钧旨。
胄随即请陈登商议此事,登献计暗算刘备(虚与委蛇,无决断时之良策也),胄从之。
陈登回见父陈珪,言其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与人商议,可补不足)。
珪命登先往报知刘备,登领父命,飞马去报,正迎着关、张,报说其事。
张飞听得,便要去厮杀(凭一时之勇,硬闯圈套,匹夫也),云长阻止了张飞,想出计谋:乘夜扮作曹军到徐州,引车胄出迎,袭而杀之(智取,方是为将之道也)。
飞然羽言,当夜三更,关羽等冒充曹操差来张文远的人马。
车胄回应:黑夜难以分辨,天明了相见。(身份难辨之时,查看凭证即可!无凭证或提供不出凭证,当以伪者视之)
关羽等称:只恐刘备知道,疾快开门!车胄犹豫未定,城外一片声叫开门。
车胄只得披挂上马,引一千军出城,云长赶来,手起一刀,砍于马下,割下首级提回,诸军倒戈投降,军民皆安。
云长将胄头去迎刘备,具言车胄欲害之事,今已斩首。
刘备大惊,恐怕曹操问罪(生逢乱世,岂可惧敌),云长表示愿和张飞一起迎击曹操之军。
刘备懊悔不已,遂入徐州,刘备到府,寻张飞,飞已将车胄全家杀尽。
刘备又怕杀了曹操心腹之人,曹操不肯罢休(身为首领,前怕狼后怕虎,不足服众也)。陈登表示有一计,可退曹操。
预知陈登说出甚计来,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