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下大乱 英雄出山
第一回 天下大乱 英雄出山 (第1/2页)一、天下大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历史发展之必然:个体不足以存活时,抱团取暖,大家皆得利,所以合;合后,利益大增,分利不均,必为争夺利益而分开;分开后无法存活,又会抱团取暖,循环往复)。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乃至分三国,就可证明此理。
分三国的缘由开始于桓、灵二帝(万错皆因贪,不患寡而患不均!找准自己的位置,守好自己的利益,足矣!不是自己的不要妄想,是自己的不容侵犯!凭实力争利益,无可厚非,但想独霸,便是与天下为敌)。
灵帝在位时,出现种种不祥(灾祸,治理便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里坦荡,百邪不侵)。
议郎蔡邕直接向灵帝表明政治祸根所在,曹节得知,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品行、功绩,慎选身边人是对自己负责)。
在这种状况下,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法不责众,众人不法,必有缘由,从其根源治理,方是正途),盗贼蜂起。
二、贼势大起
张角得异人传授奇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千百年来的智慧,均在书中凝练。无论何时,读书都是个好习惯)。
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穷苦之人,别不无所求,“活着”二字而已,吃饱、穿暖,足矣)。
张角借机势大,想要造反,结果事情提前暴露,角闻知事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胜负皆可受,凡事莫强求),星夜举兵。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邹靖鉴于贼众兵寡,请求立即招兵(自知之明,很重要)。
刘焉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三、三英聚义
刘备不甚好读书(读书不是增长学识的唯一途径),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备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传言:刘备之所以能在各军阀面前说上话并不是所谓的“皇叔”身份而是因为其是卢植的学生,众人给卢植的面子。),与公孙瓒等为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增长学识的捷径也)。
刘备见了招兵榜文,慨然长叹(有感而发,召集同道者的信号)。
张飞问长叹之故,刘备告知飞其是汉室宗亲(人的名,树的影,自重者,方可赢得他人尊重)。
张飞与备志向相投,愿意出家产助备招兵(名利双收,人生赢家!志同道合者,鼎力相助,功可成也)。
关羽也来投军,遇见刘备,刘备遂以己志告之(求同存异,和平进取之根本)。
关羽与刘备来到张飞家中,张飞在其桃园与刘备、关羽举行结拜仪式(仪式,以示事重,昭告天下之意)。
结拜后招募勇士,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
有两个客人,赶一群马,投庄上来,三人出庄迎接。
二客乃中山大商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
刘备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说服金主,重在得金主之心)。
二人大喜,赠予马匹,并出钱资助刘备等人。
四、英雄初建功
刘备等人准备妥当后,来见刘焉,刘备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刘备为侄(亲戚关系乃人脉重要来源之一)。
不数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