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诗涵唱《青霉素之歌》
第37章 诗涵唱《青霉素之歌》 (第1/2页)苏瑶坐在台下,手心也捏着汗。见女儿放松下来跟着旋律晃身子,才偷偷跟陆战野说:“这孩子在家唱得没这么好,上台倒不怯场。”
陆战野笑着点头,眼睛没离开舞台:“随你,遇事不慌。”
陆星辰和陆宇轩早忘了“应援”,跟着节奏拍手,陆宇轩还小声跟唱,跑调了自己都没发现,引得旁边战士笑。
一曲唱完,诗涵鞠躬要下台,台下突然有人喊:“小姑娘,再唱一遍!没听够!”
是后排的老战士,手里攥着搪瓷缸敲得当当响。其他战士也跟着起哄:“再来一遍!”
诗涵站在舞台中间,有点懵,下意识看苏瑶。苏瑶笑着点头比了“继续”的手势,她才转过身:“那我再唱一遍,大家跟我一起拍手好不好?”
“好!”战士们齐声应。
第二遍旋律响起,台下战士真的跟着拍手,还有人小声跟唱。老周的手风琴加了花样,间奏时拉了段《解放军进行曲》,引得全场欢呼。诗涵越唱越投入,最后一句“平平安安归故乡”唱完,掌声比刚才还响,有几个战士站起来举着军帽挥舞。
演出结束,诗涵刚下台就被战士围住。有人递水果糖,有人摸她的头,还有个战士拿出弹壳做的小摆件:“小姑娘,这个送你,谢谢你的歌,唱到我们心里了。”
诗涵接过摆件抱在怀里,笑得眼睛眯成缝。苏瑶刚要上前,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挤过来,头发梳得整齐,戴黑框眼镜,手里攥着笔记本,上面记满歌词还画了圈。
“同志你好!”男人递手过来,语气特别激动,“我是县唱片厂的李建国,管音乐编辑的。你家孩子这首《青霉素之歌》太好听,又有意义又好记,我们想录成唱片,让更多人听,你看行不?”
苏瑶愣了下,她知道县城就这一个唱片厂,平时只录样板戏和红歌,没想到会看中女儿的歌。她看诗涵,小姑娘正把玩弹壳摆件,听见“录唱片”立刻抬头:“娘,录了是不是就能在收音机里听到我的歌了?”
“对呀。”李建国赶紧接话,“录好不仅能在收音机播,还能做成唱片卖,到时候大家都知道你唱的歌。”
苏瑶有点犹豫,怕唱片厂改歌词——之前听人说为了销量,有些唱片会夸大宣传。但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还是点头:“可以录,不过歌词不能乱改,得符合实际。”
“放心!”李建国拍胸脯,“肯定尊重原创,就是录的时候可能调下旋律,让它更顺口。明天我派车来接你们,去唱片厂细谈。”
第二天一早,绿色吉普车停在药厂门口,李建国亲自来接。诗涵穿上最好的衣服——粉色的确良小褂子,是苏瑶用军属津贴买的——一路上问个不停:“录音室什么样?麦克风比礼堂的大吗?”兴奋得坐不住。
唱片厂在县城东头,是栋两层红砖楼。录音室在二楼,摆着几个比人高的大喇叭,墙上贴满隔音棉,中间放个黑色麦克风,下面连个银色机器,录音师说这是“开盘式录音机”,全县就两台。
诗涵好奇地围着麦克风转两圈,伸手摸了摸:“叔叔,对着它唱歌,声音就会被装起来吗?”
录音师被逗笑:“对,像把声音装进小盒子,想听的时候再放。”
试唱时诗涵有点紧张,第一遍唱错两个字。李建国没催,倒了杯糖水:“慢慢来,不急,多试几遍。”
喝了糖水诗涵放松下来,第二遍就唱得完美。录音师倒带放出来,诗涵的声音清亮,配着手风琴伴奏,比现场还好听。李建国笑得眼睛都没了:“太好了!这效果肯定能卖爆!”
没一会儿,李建国拿着歌词找苏瑶,脸上有点为难:“苏同志,跟你商量个事。这句‘治炎症,救伤员’,能不能改成‘喝了能治百病’?你别误会,不是要骗人,就是老百姓喜欢听‘万能’的话,销量能上去,你们收益也能多不少。”
苏瑶接过歌词皱起眉:“李编辑,这不行。青霉素是抗生素,只能治细菌感染,感冒发烧是病毒引起的,根本不管用。改成‘能治百病’,有人真信了,感冒不吃感冒药光吃青霉素,不仅治不好,还可能产生抗药性,以后真需要就不管用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建国赶紧解释,“就是宣传噱头,没人会真信。你看市面上的药,不都这么宣传?‘包治百病’‘一吃就好’,大家都习惯了。”
“习惯不代表对。”苏瑶态度坚决,“我们做药厂是为了治病,写诗涵的歌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青霉素。为了销量夸大药效,跟骗人有啥区别?这歌不录了也不能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