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就这清汤寡水也配85分?
第261章 就这清汤寡水也配85分? (第1/2页)年轻老板接过钱,想了想,那张斯文的脸上露出一丝怀念。
“有啊,那可太多了。”
“就说这附近,往前走三百米,拐个弯,有家店叫‘李记牛血’,我从小吃到大的。”
“老板是个跟我爸差不多年纪的大叔,人很实在,汤熬得一绝。”
陈品眼睛蓦地一亮。
牛血?
这个词,对于一个美食博主来说,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
它不像猪血、鸭血那样烂大街,自带一种“冷门”、“猎奇”的神秘光环。
“好嘞!谢了老板!”
陈品冲着年轻老板挥了挥手,带着团队心满意足地离开。
身后,那“咔嚓”的酥脆声和炭火的焦香,依旧在小巷里回荡。
团队众人一边走,一边还在回味刚才那个烧饼带来的冲击。
“品哥,我到现在脑子还是懵的,”
钱飞一脸恍惚,
“一个985高材生,放弃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回来卖四块钱一个的烧饼……这事儿,太魔幻了。”
苏小可难得地开了金口,扶了扶眼镜,冷静地分析道:
“这不叫魔幻,这叫‘反向内卷’。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往上爬的时候,他选择下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那些还在写字楼里画PPT的人,活得明白多了。”
周斌则是一脸老父亲般的欣慰:
“靠手艺吃饭,不丢人。这年轻人,有骨气,踏实。”
陈品嘿嘿一笑,没接话。
他心里清楚,那位老板的选择,看似潇洒,背后却是无数个加班到深夜的疲惫,和对僵化生活的无声反抗。
这烧饼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当代年轻人对“自由”二字最朴素的向往。
三百米的距离不长,七拐八拐之后,一家挂着“李记正宗缙云牛血汤”招牌的店面出现在眼前。
店面不大,但窗明几净,灶台是不锈钢的,擦得锃亮反光,完全不是想象中那种油腻昏暗的苍蝇馆子。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后忙活,他身形微胖,脸上是那种生意人长年累月练就的和气,看到陈品一行人举着设备进来,也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手里的活计丝毫没停。
“老板,来五碗牛血汤!”
陈品找了个位置坐下,熟练地喊道。
“好嘞!马上就来!”老板嗓门洪亮,应得干脆。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这新目标,又来了精神。
【牛血汤?这是个啥玩意儿?听起来有点重口味啊!】
【我只吃过毛血旺里的鸭血和猪血,牛血是真没见过,能好吃吗?】
【主播又开始挑战人类味觉极限了?我先去趟厕所,怕待会儿有画面感。】
【前面的别尬黑,说不定是绝世美味呢!我永远相信品一口的嘴!】
看着弹幕的疑问,陈品知道,自己的“品氏小课堂”又到了开课的时间。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说道:
“家人们,我知道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咱们平时吃的都是猪血、鸭血,很少能见到牛血?难不成是牛天生贫血吗?”
直播间一片“哈哈哈”飘过。
“这当然是开玩笑,”
他话锋一转,表情变得正经起来,
“牛血不常见,第一个原因,非常现实——采集难度大。”
“家人们你想啊,现在杀猪宰鸭,基本都是规模化的流水线作业,放血的工艺非常成熟。但牛不一样,牛的个头大,而且现在很多现代化屠宰场为了追求效率和所谓的‘人道’,采用电击法,直接把牛电晕。”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炸裂的结论。
“根本就不放血,或者放血不充分。血都凝在肉里了,你上哪儿去收集新鲜干净的血液?”
【卧槽!知识增加了!原来杀牛还有这讲究?】
【好家伙,我第一次从美食直播里听到了屠宰场的KPI……】
【笑死,牛:我谢谢你啊,让我死得体面了点,但我的血你别想要了。】
“第二,是口感和加工难度。”
陈品看着弹幕的反应,继续科普,
“跟滑嫩的鸭血和Q弹的猪血比,牛血的纤维感更强,天生自带的腥味也更重。如果处理不好,做出来口感就会发涩、发柴,所以这玩意儿极其考验手艺。”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没有形成产业链。”
“因为前面两个原因,导致牛血市场需求小,自然没资本愿意投入去建立一套从采集、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没有统一标准,安全和卫生就难保障,这就导致它更难被大众接受,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番话说得深入浅出,直播间的观众听得一愣一愣的。
【听品一口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以后出去跟人吹牛逼又有新素材了!】
【总结:不是牛血不好吃,是想吃到一份安全又好吃的牛血,太难了!】
【所以今天这家店,是勇士还是烈士,就看这一口了!】
就在这时,老板端着一个大托盘走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