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49章 府试开考

第49章 府试开考

第49章 府试开考 (第1/2页)

主考官的声音落下后,几个皂衣衙役抱着印刷好的卷子,挨个号舍分派。
  
  纸页摩擦的“沙沙”声混着考生压抑的呼吸,这种氛围也让人越来越紧张。
  
  卷子“啪”地甩在王明远面前的木板上。
  
  他没急着就开始做题,还是和之前一样,先依次看下每道题的内容。
  
  第一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结合“温故而知新”,试述为学之道。
  
  (这题考《论语》基本功,需要融合理解作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第二题:《孟子・离娄上》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试析德法相辅之理。
  
  (这题考辩证思维,治理之道,但是又有点深意,答题的时候得把握好尺度)
  
  第三题:《大学》言“格物致知”,宋儒与汉儒释义迥异,孰为治学正途?
  
  (这题考学术视野与思辨能力,但涉及学术流派之争,需谨慎应对)
  
  第四题:今岁多地遭蝗灾,粮价飞涨,流民渐增,当如何安民生、稳社稷?
  
  (这题在府试这个阶段着实有些超纲,而且直击当下民生难题,需拿出切实办法,估计也是想通过这题筛选下真正的有才学之辈。)
  
  第五题:以“秋夜读书”为题,作五言律诗,限“光”韵。
  
  (这题感觉出题者很有巧思,和以往的春耕、劝农、劝学、花鸟鱼虫完全不一样,这是考验考生的发散思维了,还好难不倒他,之前他就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词。而且有柳教谕赠予他的改良版词的加持,应该问题不大。)
  
  又思索了一遍后,定了定神,他提笔蘸饱了墨,先在草稿纸上落笔,依次作答。
  
  第一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他脑中瞬间闪过前世工地上那些考了一堆证却图纸都画不利索的“理论家”,还有只会埋头苦干不懂总结优化的“老黄牛”。
  
  每次被优化的永远都是这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感觉扯远了。
  
  于是笔走龙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非独悦于温故,实悦于温故而知新也!……”
  
  他巧妙地将“时习”解释为实践应用之悦,“温故知新”则点出反思升华之乐,二者结合,方为真“学道”。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二题:“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有点像前世工地上光讲人情,安全条例形同虚设,迟早出事。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质检流程才是保障。
  
  其实扣工资扣多了自然就遵循规范了!
  
  而且他又想起来当初高空抛物,害他穿越过来的那个罪魁祸首了!
  
  隐隐有点头疼,赶忙打住不继续往下想。
  
  专心思索了一番后下笔:“善如春风化雨,能润民心于无声;法如规矩绳墨,可束恶行于有形。然春风无绳墨则散漫无归,绳墨无春风则僵冷难行……”
  
  比喻生动,将抽象的德法关系具象化,点明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写完第二题后,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抬头一看,日头已经偏西,不知不觉已经过了这么久。
  
  这会也才感觉到腹中饥饿,看来是答题答的太入神了。
  
  他想起大哥考篮中给他准备的大饼。赶紧掏出来,就着竹筒里的凉水,大口啃了起来。
  
  饼子厚实有嚼劲,麦香混合着椒盐的咸香,瞬间抚慰了辘辘饥肠。
  
  对面号舍的考生见他吃得香,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窸窸窣窣地翻找起自己的干粮。
  
  一时间,这片考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咀嚼声。
  
  吃饱喝足,精神稍振。
  
  王明远目光投向第三题。
  
  第三题:“格物致知”,汉儒宋儒之争?
  
  这题有点“学术打架”的味道。汉儒重“格物”,像老农研究种子土壤;宋儒重“致知”,像高僧参禅悟道。
  
  他略一沉吟,提笔:“汉儒格物,如匠人析木,务求纹理分明;宋儒致知,似禅师观心,旨在明心见性。治学之道,岂能非此即彼?……”
  
  他主张兼容并蓄,既要汉儒的实证精神,也要宋儒的内省功夫,走“求真向善”的融合之路。观点鲜明,不偏不倚。
  
  答完三题,天色已擦黑。
  
  考棚里陆续点起了蜡烛,昏黄的光晕在号舍间摇曳,映着一张张或疲惫或专注的脸。
  
  王明远却果断收笔。
  
  晚上点烛做题?风险太大!
  
  万一打个盹烛火点了卷子,哭都没地方哭!
  
  虽说有衙役巡视,但是总有注意不到地方。
  
  消防安全齐参加,预防火灾靠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