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裁军暗棋
第一百零二章 裁军暗棋 (第1/2页)朔北的晨光刚漫过将军府的飞檐,黄玉卿便被院外传来的脚步声惊醒。她披衣起身,透过窗纱看见萧劲衍正站在廊下,手里捏着一卷明黄的圣旨,眉宇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沉郁。
“朝廷的旨意到了?”黄玉卿推门而出,指尖触到廊柱上未散的寒气,不由得攥紧了衣襟。
萧劲衍点头,将圣旨递到她手中。宣旨太监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那句“裁汰老弱,整肃军纪,朔北驻军员额不得逾五万”像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黄玉卿展开圣旨,宣纸上的朱批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都是朝廷对朔北军力的忌惮——自北境游牧联盟溃败后,朔北铁骑威名远播,京中早已流言四起,说萧劲衍“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五万……”黄玉卿轻声重复,指尖划过“裁汰”二字,“去年大战后,咱们的驻军加上牧民编入的辅兵,足有八万之众。一下子裁掉三万,若是处理不当,怕是要寒了将士的心。”
正说着,院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萧明轩一身戎装,脸上带着赶路的风尘。他刚从边防营地回来,听闻圣旨内容,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父亲,母亲,边防各营刚接到消息,老兵们都炸了锅。张老卒昨晚还跟我说,想再守三年边关,攒够银子给家里盖房,这要是被裁了……”
萧劲衍抬手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庭院里的老槐树:“朝廷的旨意不能违,但怎么裁,裁谁,却是咱们说了算。”他转身进了书房,铺开一张朔北地形图,指尖在上面重重一点,“你看,这几处牧场离边境最近,常有马贼袭扰;还有西域商路刚通,商队需要护卫——咱们明着是裁军,暗地里却能把精锐化整为零。”
黄玉卿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俯身指着地图上的商路:“牧场护卫队、商队保镖、还有新都刚建的学堂,都需要人手。把年轻力壮、实战经验足的士兵派去这些地方,既保留了战力,又能让朝廷挑不出错处。”
萧明轩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可老弱士兵怎么办?他们大多跟着父亲征战多年,有的还带了伤,若是就这么遣散,实在说不过去。”
“这便是我要跟你母亲商量的事。”萧劲衍看向黄玉卿,语气柔和了几分,“玉卿,你之前提的‘荣军院’,如今该提上日程了。”
黄玉卿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册子,上面记着这些年伤残士兵的名单:“我早让人统计过,伤残老兵有三百二十六人,还有一千多接近五十岁的老卒。荣军院可以设在新都近郊,盖几排暖阁,配两名医官,再拨些田产让他们耕种——咱们不能让兄弟们流血又流泪。”
三人正商议着,门外忽然传来丫鬟的声音:“夫人,钱庄的李掌柜来了,说朝廷派的监理大人已经到了城门口,想请您过去商议钱庄账目。”
黄玉卿眼底闪过一丝冷意。朝廷派来的监理,明着是监管钱庄,实则是来查朔北的财富底细。她合上册子,对萧劲衍道:“你们父子继续商议裁军的事,监理那边我去应付。”
刚走到钱庄门口,黄玉卿就看见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人,正拿着算盘拨弄着账本,脸上带着几分倨傲。他见黄玉卿过来,慢悠悠起身,皮笑肉不笑地拱手:“朔北县主果然名不虚传,不过一个钱庄,竟让县主如此上心。”
黄玉卿淡淡回礼,目光扫过桌上的账本——那是她特意让人准备的“对外账本”,上面只记着表面的收支,真正的核心储备和与西域的秘密贸易,都藏在另一个暗格里。“监理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她示意李掌柜奉茶,“钱庄的账目都在这里,大人若是有疑问,尽管问。”
监理拿起账本翻了几页,手指在“酒坊盈利”那一页顿住:“朔北烈酒在中原卖得火热,怎么账本上的盈利却这么少?县主莫不是有什么瞒着朝廷?”
黄玉卿端起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大人有所不知,去年大战后,酒坊的粮食大多用来救济灾民,又扩建成了军粮作坊,盈利自然少了些。再说,西域商路刚通,咱们还得给商队让利,好打开市场——这些,我都写在奏折里呈给陛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