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管齐下
第26章 三管齐下 (第1/2页)“你再说一遍?”
“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亲自在城外叫门?”
王洪面色铁青,甚至都无力生气了。
可越是如此,手下人越是惊恐:“回、回大人,真、真的是大周皇帝郭荣……”
不待其说完,王洪竟直接向外冲去……
大周军队快到乾宁军了,他才收到消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周这次北伐定然是早有准备。
以宁州城现在的兵力,想抵抗周军简直做梦,除非能尽快让南京留守萧思温派来援兵。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郭荣竟然会突然出现在宁州城外!
这又说明什么?
一国之君亲叩城门,若不是有万全准备,若不是有必胜的决心,他怎么可能亲上战场?
可问题是,大周皇帝怎么会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宁州城外呢?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快,在一众手下的跟随下,他来到了城门上:果然,乌泱泱的大军正蓄势待发。
而当他定睛看去,目光很快便锁在为首的那名骑着高头大马,身披赭黄战袍,一身明光铠甲的中年男子身上。
且不说他身边立有大周郭字军旗,就是那睥睨天下的气势,不是大周皇帝郭荣,又能是谁?
此刻,他的心彻底死了!
“刺史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还要去请援军吗?”
手下人紧张地问道。
王洪回头扫视了一眼众人,他知道,这些人已然都被吓破了胆。
“还请得到援军吗?”
“各处城门肯定已经都被包围,出去一个死一个,怎么请援军?”
王洪的声音冰冷到了极点。
此刻,他脑海中突然浮现了一个想法:
不如弃暗投明……
虽然忠臣不事二主,可想我王洪本就是汉人,迫于契丹淫威才不得不任宁州刺史。
且宁州子民本就是汉人,常年遭受契丹人的压迫、早已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而且如今的那位辽国皇帝又是个实实在在的昏君!
不仅生性暴虐,滥刑滥杀,甚至仅凭女巫肖古的建议,就以人胆入药,为此杀掉了无数童男子。
而且他还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长时期不理朝政,甚至民间都称他为“睡王”。
此人还酷爱打猎,为了打猎甚至数月不视朝政!
这样的一个昏君,凭什么让我给他卖命?
再看看人家大周皇帝郭荣!
对外南征北战,对内积极改革,短短几年,就能将大周的国力提升到这个地步,如今甚至敢率军北伐!
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简直一目了然……
入你娘的“忠臣不事二主”!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乃公降便降了!
“开城投降吧……”
王洪终于开口了。
“什么?刺史大人,您、您……”手下们惊得目瞪口呆。
王洪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暴喝道:
“没听清楚吗?”
“乃让你们开城投降?”
“怎么,身为汉人,你们都想为契丹人赴死吗……”
不久后。
城门大开,宁州刺史王洪竟率领宁州一众文武官员皆免冠去袍,手捧各种名册,亲自在城门口迎接郭荣入城!
这一幕让大周所有的将士都惊喜不已!
不用流血,不用死人,就这么轻轻松松跑过来,就赢了!
他们又怎能不惊喜?
入城的路上。
郭荣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北伐首战便能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宁州,怎能不高兴?
但没人知道,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一切竟然真的被好大儿料中了!
奇袭之下,宁州刺史王洪竟真的主动投降!
训儿啊训儿,你当真妖孽耳!
不仅精通政务,甚至连军事方面也如此有才华!
此战,梁王当为首功……
而与此同时,韩通此刻也振奋不已:
万万没想到,宁州竟然真的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
想想之前在沧州军议时,梁王说出那句“只要大军能奇袭至宁州城下,王洪定然会惧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让其开城投降!”
当时全场轰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宁州会那么轻松地拿下,甚至连他当时也觉得不可能!
可现在,这一切竟然都实现了!
现在看来,军议时的那些建议、那番言论,绝不是曹彬说的,一定就是梁王自己说的。
如此说来,梁王真乃神童也……
一念至此,他又突然想到了郭宗训单独约见他时说的那些话:
互为腰胆?
难道梁王说的都是真的……
大军入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收编纳降对于于常年征战的郭荣等人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
下午时,赵匡胤总算是忙得差不多了,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
而赵普与赵匡义二人早已等候在此,只是二人神色都有些沮丧。
赵匡义毕竟年轻,忍不住叹息道:“首战宁州意义重大,只可惜兄长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
“唉,不曾想真让那曹彬说中了……”
正说着,赵大突然打断道:“非曹彬所言,实乃梁王借曹彬之名献策!”
赵匡义猛地一怔,瞬间瞪大了眼睛:“梁王?”
“这、这怎么可能?”
“就算他是神童,可他从未上过战场,怎可能对军事也……”
赵大再次打断道:“的确是他所为,陛下说漏嘴了!”
赵匡义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此时,赵普捋了捋胡须,道:“如果真是如此,梁王肯定是在扶植曹彬,而陛下也乐见其成!”
“此非好事啊……”
赵匡义思索了片刻,气愤道:“还指望兄长能在首战中再立功劳,日后也好更进一步,可恶,竟然被梁王抢了功劳,甚至还安在那曹彬的头上……”
此时赵普突然说道:“明公,看来我们还是得小心梁王!”
赵大皱了皱眉,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赵匡义也愣了愣:“这是为何?”
“兄长之前不是说梁王对他态度有所改变吗?”
“甚至还说要拜他为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