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专班
第16章 专班 (第1/2页)国家的征召,如星火一般划过夜空。
无数的专家在收到调令的第一时间,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辞别家人,踏上征程。
有在外深造的学者抛弃国外的橄榄枝,带着专利回国;有退休的老教授从老柜子里翻出磨的发亮的实验记录本,封皮上还印着“为祖国铸剑”的字样;有已经事业有成功成名就的大佬推掉所有的行程,只身走上归途……
他们曾是领奖台上的明星,是冷板凳上的独行者,是柴米油盐中发光的普通人。
他们的身份各异,境遇不同,但在国家的召唤响起,却做出了同一种选择。
——将个人的声名、安逸、成就轻轻放下,将自己的学识、惊艳、热成,毫无保留的交给更重的使命。
没有人问归期,没有人提条件。
信仰不需要奖励,信仰本身就是奖励。
当时代的使命降临之时,这些散落的星群骤然汇聚成照亮未知的星河。
“顾先生,对您的传送能力的分析结果已经出来了。”
刚从休息室出来的顾明,就见到了早已经在外面等候的谢笑愚。
他手中拿着一份薄薄的报告:
“根据对于您过往携带传送物穿越的案例,我们的分析团队猜测,您能够携带物品的规模或许并不决定于携带物品的体积或是重量。”
“而是决定于您的传送门能够支撑的时间。”
他翻阅着报告的记录,目光在一行行数据上滑动:
“我们对比了您的几次典型传送记录。”
“传送20公斤药品时,门宽0.8米,开了1.5秒,只过了半箱;传送50公斤火药原料,门宽1.2米,撑了2.8秒,全带过来了。”
“30公斤食物箱对应门宽1米、时长2秒,没带完;45公斤的床,门宽1.5米、时长3.2秒,完整通过。”
“显然,传送门撑得越久,门本身就越宽,能容纳的规模也越大。”
“所以关键不在物品的体积重量,而在门能支撑的时间,时间够长,门自然变宽,再多东西也能过。”
“而且您也提到,传送门光影的规模从一开始的一人高,增长到了现今的约三米高。”
“说明随着您的传送次数增多,精神力也有相应的提升,现在您的传送门开启时间相比以前也有了提升。”
“根据我们建立的计算模型,您现在的极限能力,大概能够支撑三米高、两米宽的传送门开启约3分钟。”
顾明有些脑阔痛。
他本来数学就不好,大学专业更是文科专业,连高数课都没有,现在光是听到这些数据就脑阔痛。
听来听去,只听明白了一个结论:
三米高、两米宽、三分钟。
OK,简洁明了。
“那能有多少人一起过去?”他又问道。
谢笑愚将报告翻到下一页:
“快速奔跑通过的话,约五百人,但考虑到希望城可能面临兽人和狮心骑士军的攻击,避免你们遇到危险,所以要配备大量的武器装备。
“因此我们将规模定在了两百人,主要是一个规模约125人的特战连。”
顾明翻动着报告,查看了一下武器装备名单,暗自咋舌。
好家伙,125人的PMC团队,重火力配置堪称密集。
2门配备穿甲弹和空包弹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与2门82毫米迫击炮,4具红箭-12导弹和2挺04式自动榴弹发射器,12具P火箭筒、8挺重机枪,还配备了无人机校射,直接覆盖了近距程、中程和远程打击。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轻量化QBZ191\192系列自动步枪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