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第80章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第1/2页)“许总,我这边想出资五百万,再和厂商合资建店……您看这边一级省代这个位置?”郑国昭犹豫着开口。
五百万这个金额小了点,但暂时也只拿得出来这么多了。
实在不行的话,他还可以去贷款。
“没问题。”
许易却是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他其实更看重郑国昭的个人经销能力。
之前如果没有他的发力,老头乐市场初期扩张的速度不会有那么快。
品牌直营的混合模式,虽然厂商是主导一切。
但往下的管理,以及具体活动事项的执行和监管,落实到每个片区,却还需要一级省代,到二级城总这么去划分执行。
所以不管是前期发展还是后期,都需要能干实事的人。
闻言。
郑国昭内心狂喜!
“不过现在省内暂时没什么扩张压力,反倒是限牌城市和一线城市是主攻点,你先过去那边负责新品牌店的建设和管理。”
许易带笑补了一句。
省内这边是他们工厂的大本营,占据地方资源和地理优势,扩张起来毫不费力,郑国昭这样的人才,安排在更需要他的地方才能物尽其用。
…
多年后。
郑国昭回想起这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内心仍觉得一片坦荡。
面对媒体镜头,他这样感慨。
“当年,要不是许总亲自点将,我兴许还在车行卖老头乐呢。”
“当然,卖老头乐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财富自由、叱咤商界对我来说,可以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
花了几天时间,处理对接完经销商合作事宜。
最终。
星辰汽车第一批签订了四五十家合作经销商,分布在不同的二三线城市包括少数县城。
随后。
电池研发团队这边,传来了一个喜讯。
经过紧密研发,改良过后的A2电芯方案验证完毕,正式进入了测试阶段。
目前。
“星辰mini”上使用的是第一代A1电芯,也就是是与威能电池厂合作的定制电芯。
而第二代A2改良电芯的配方,则是由星辰内部研发团队完成。
随着不断招人。
星辰汽车的电池研发团队,已经从最开始的十人,发展到了四十多人。
电池研发团队,分为五个技术小组,加上1个测试中心。
几名核心研发人员,是从当前头部锂电材料供应商的贝特瑞集团与杉杉集团挖来的。
至少都有过五年以上的LFP/NCM研发与团队经验。
自从资金充裕后,星辰汽车在挖人这一块,就更加丧心病狂了。
综合挖人溢价成本,人员薪资、设备投入……
当季度的整体研发成本,几乎赶上了行业一流的电池供应厂商。
除了常规30%的薪资溢价外。
许易另外给电池研发部门设置了项目奖金,完成降本超过20%目标,总奖金有30万元。
当然。
这么做的回报率也是非常高的。
整个研发效率,如同坐了火箭般直线上升。
关键是,期间遇到一些瓶颈,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就有了突破。
……
电池研发部门。
“许总,预计再过一个月,咱们的A2电芯就可以正式验证完成了,之后可以尝试安排试产……”
电池研发项目主管董宇轩,略带自豪的说道。
摆在面前的是一排全新的电芯样品,是他们内部最新研发成果。
“目前阶段的小试,性能阶段已经测试完成了,接下来是安全测试和循环寿命测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