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凡尘灵能,深渊之钥 第五章:意识中项目暗夜
卷一:凡尘灵能,深渊之钥 第五章:意识中项目暗夜 (第2/2页)“……轨道角动量调制必须配合量子纠缠分发协议才能实现超视距通信稳定性!”
“……对,密钥生成率必须保证在10^5bit/s以上……”
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拆开老婆准备的保温饭盒,浓郁的卤蛋香气混合着酱牛肉的味道。
如同顽皮的精灵,悄悄爬上林川的显示器,顽强地钻进他的鼻腔。
林川屏蔽着干扰,启动了QD-EW微型装置的第103次正式测试。
低温恒温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核心区域在超导磁体的约束下,温度被精准地降至0.3K(接近绝对零度)。
装置内部,量子点阵列在极低温下被激发,发出幽蓝而神秘的辉光,如同微观宇宙中的星云。
然而,当林川满怀期待地看向能量输出监测屏时,心猛地一沉!
理论峰值:15.6keV
实测峰值:12.2keV!
效率损失:21.8%!
更糟糕的是,旁边的自旋态相干性监测仪上,代表量子比特稳定性的曲线如同雪崩般剧烈下跌——自发退相干现象严重!
“怎么回事?!”
林川眉头紧锁,立刻调取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实时观测数据。
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地显示:
在砷化铟量子点晶格中,出现了数个直径约2nm的、极其细微的非对称形变!
正是这些纳米级的畸变,导致了电子-空穴对的非辐射复合率激增(实测值比设计值高出43%),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
祸不单行!
进一步分析量子阱层与势垒层的异质结界面光谱,林川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因反复的升降温循环产生的热应力,在界面处诱发了清晰的位错线!
能谱分析显示,这直接造成了约0.8meV的能带弯曲!
这看似微小的弯曲,却如同在量子隧穿的必经之路上筑起了一道矮墙,严重阻碍了电子流的效率!
致命的双重打击!
晶格畸变耗散能量,位错弯曲阻碍隧穿!
林川感到一阵强烈的挫败感。
他负责的太空量子航天器的核心能源与通信模块!
这QD-EW装置,不仅是航天器的“心脏”——柔性量子薄膜电池需在平流层低温下保持91%以上的高效转换;
更是“血管”——纠缠光子通信链路需实现2000km级纠缠距离,支撑720小时集群智能编队续航的关键节点!
这个瓶颈不突破,整个计划都将受阻!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第104次尝试。
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低温探针台的激光定位器,试图用更精准的局域激发来规避畸变区域。
汗水从他额角渗出。
就在这时——
“嘀嘀嘀——!”
中央智控屏突然弹出一个醒目的黄色三角警告框!
“警告:试验区B-7湿度异常升高!来源:设备接地铜排区域!”
林川的目光瞬间扫向自己工位下方——那罐功能饮料的冷凝水,正顺着防静电地板的缝隙,悄无声息地渗入了设备接地铜排的接口处!
这个微小的湿度变化,被无处不在的量子级湿度传感器敏锐捕捉!
几乎是同时,量子阱界面位错线的实时光谱监测图上,代表位错能级的光谱峰,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却清晰可辨的漂移!
仿佛那微小的水汽,如同催化剂般,加剧了位错处的能带畸变!
湿度异常警告!
光谱漂移!
两个看似无关的警报,在智控系统的交叉验证算法下,瞬间被关联起来!
一个微小的环境扰动,竟能对纳米尺度的量子结构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
林川心中一震,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他猛地看向那湿漉漉的饮料罐,又看向屏幕上那漂移的光谱峰!
就在这时,智能玻璃幕墙的“雨林模式”悄然切换为绚烂的“极光模式”。
流动的、如同实质般的极光在全息投影的加持下,在实验室的穹顶缓缓流淌,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梦似幻。
而就在这片瑰丽的光影之下,林川面前的能量输出监测屏上,那条代表着能量峰值的曲线,在经过一阵剧烈的、如同心跳般的波动后,竟然……奇迹般地稳定在了15.6keV!
“成了?!”
林川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死死盯着那条完美贴合理论值的曲线,心脏狂跳!
“小胡!”
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快!记录所有参数!环境湿度、光谱漂移数据、特别是激光定位坐标!一点都不能漏!”
小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成功惊呆了,随即反应过来,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激动地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暮色如同温柔的潮水,悄然漫过城市钢铁森林的天际线,将最后一抹瑰丽的紫红涂抹在启明科技大楼的玻璃幕墙上。
实验室里,极光投影依旧在穹顶流转,散发着神秘而静谧的光芒。
林川小心翼翼地将那台刚刚经历了第104次测试、终于突破瓶颈的量子点能量阱微型装置核心模块,从测试台上取下,重新装入那个不起眼的黑色手提箱中。
指尖触碰着冰冷的金属外壳,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刚刚驯服的狂暴能量。
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心底深处,却有一簇微小的、名为希望的火苗,在暮色中悄然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