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出让的股份额度
第334章 出让的股份额度 (第1/2页)陆阳的这番话,既肯定了FaCebOOk的价值,不着痕迹地回应了对方的感谢,又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基于理性判断,而非单纯的情谊,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商业本质。
他内心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
不惜代价拿下这部分股权。
因此,他并不打算采用刻意贬低公司价值以压价的常规谈判策略,因为这既不现实,也可能徒增隔阂。
在陆阳看来,无论扎克伯格他们提出的具体价格是多少,都在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因为他掌握着一个无人能及的信息优势,他深知FaCebOOk未来的市值将膨胀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眼下,无论对方如何狮子大开口,其要价与未来的巨大收益相比,都不过是九牛一毛。
只要能够成功购入这批股权,就意味着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额回报。
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价格上的细微差别,在巨大的时间复利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他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确保交易达成。
陆阳没有让寒暄的气氛持续太久,他迅速将话题拉回核心议题,目光转向萨瓦林,语气平和但直接地再次提问:
“萨瓦林,刚才我问马克关于你们计划出售的具体股权比例,他还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决定了吗?”
听到陆阳的问话,扎克伯格、萨瓦林和莫斯科维茨三人交换了一个短暂的眼神,似乎在作最后的确认。
随后,萨瓦林作为代表,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陆先生,我们经过商议,决定总共出让FaCebOOk公司12%的股权。”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以便陆阳消化这个数字,然后详细解释道:
“在这12%的股权中马克个人出让8%,而我和达斯汀将各自出让2%。”
他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售股权,动机其实相当普遍和现实。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套现。
尽管FaCebOOk发展迅速,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面对当前看似不错的估值,部分创始人希望将一部分纸面财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坚实的生活保障。
这在美国的创业圈里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对冲行为。
然而,在投资界,创始人团队,尤其是核心创始人,在公司远未达到巅峰时就大量套现股权,往往会被一些保守的投资机构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
这会让人怀疑创始人是否还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是否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退路”。
一个被认为心思活络的创始人,很难获得投资者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因为这关乎到他们能否带领公司走向最终的成功。
扎克伯格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由萨瓦林来具体说明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扎克伯格作为CEO直接表态可能带来的负面解读。
萨瓦林说完后,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阳身上,等待着他对于这个股权比例和背后隐含信息的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